冯应奎
诗句解释 1 迟日临郊望: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慢慢落山,我站在郊外远眺。"迟日"指太阳西下,"临郊"指站在郊区,"望"是远望的意思。 2. 东风花柳妍:这里的“东风”指的是春天的风,"花柳"是指春天的花和柳树,"妍"意为美艳。整句话描绘了春天里美丽的风景。 3. 高吟依竹杖:这里用"高吟"形容声音高昂,"竹杖"是一种常见的旅行工具,诗人可能正在用它行走。 4. 狂饮泛楼船
【注释】 初冬:初秋。从父老:指跟随父亲的朋友,即同乡的父辈。饮酒:聚会饮酒。有作:作诗以记之。 田功已毕:农事结束。蚤(zǎo):早、提前。输粮:交纳赋役。 野花开处:指冬末春初时节,野花开始绽开。冬无雪:指冬天没有雪。霜:霜降。 世际太平:社会安宁。人重礼:人们讲究礼节。时将寒冱(hán hù)水成梁:指即将到来的严寒天气,河水结冰。时将寒冱:即将来临的寒冷天气。水成梁:冰冻如桥梁。 桑榆境
【注释】: 1. 晴光漾水濯琉璃:晴空万里,阳光普照水面,犹如把琉璃(一种玻璃)洗濯。 2. 缥缈烟峰傍日西:远处的山峰被薄雾笼罩,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中的烟雾飘渺地靠近太阳西沉的地方。 3. 古寺残碑微有字:一座古老的寺庙里,只有一些残缺不全的石碑上隐约可见一些文字。 4. 贫家颓屋半无泥:一个贫穷的家庭,房屋已经破败得只剩下一半的泥土了。 5. 千重树色遥遮岭:远处的山峦被层层叠叠的树木覆盖
三月山庄 春尽游情倦,幽居傍水村。 草腥多鹤迹,地僻少人言。 雨过天逾碧,云生石有痕。 山中何所事,麋鹿共朝昏。 注释与赏析 三月山庄 - 注释:此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山村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赏析:首句“春尽游情倦”表现了春天即将结束,诗人游兴已尽,暗示了季节更迭带来的变化。第二句“幽居傍水村”描绘了诗人隐居在靠近村庄的幽静之处,体现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行途中偶遇野叟的生动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现实与梦幻之间的和谐交融。全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佳作。 日日花边复柳边,更看晴霭带青烟。 译文:每天在花旁和柳旁徘徊,又看到晴空飘荡的云烟。 注释:花和柳是诗人在山间行走时经常欣赏的景象,此处形容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数椽茅屋依山起,一座衡门向水连。 译文:几间草房依山而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和追求闲适生活的心情。 诗句释义与分析: 1. 静院深秋觉夜凉,小垆残烬尚留香。 - 注释:静寂的院子在秋天感到夜晚的凉意;小炉灶的余烬仍然散发着香味。 - 赏析:首句描绘了一个寂静的深秋夜晚,诗人通过感官体验(如触觉上的“凉”、嗅觉上的“香”)来表达自己对深秋夜晚的深刻感受。第二句通过“小垆残烬”这一细节,增添了一种时间感和历史感
小轩 野屋萧萧远市城,此中应得寄闲情。 高低林木元无数,来往溪禽各有声。 玩易馀功惟卜筮,济时残算到棋枰。 山窗不闭常留月,独坐超然诗思生。 注释: 1. 野屋萧萧远市城:野屋,指郊外的房屋。萧萧,形容风声、树叶的声音等。远市城,远离城市的喧嚣。 2. 此中应得寄闲情:这里应该能够寄托悠闲的心情。应得,应该得到。寄闲情,寄托在悠闲的心情上。 3. 高低林木元无数:高低,描述树木的不同高度。元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脱险归来后,内心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下面是逐句释义: 风尘今巳脱征衣,无复登车问路岐。 这句诗的意思是:如今已经脱离了战场的纷扰,不用再去询问道路了。这里的“风尘”指的是战乱,“脱征衣”则是指逃离了战场。 一领青袍惭客久,满簪白发叹归迟。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身青色的衣服让我羞愧于长时间作为客人的身份,满头白发却感叹回归的时机还未到
【注释】 冬夜读书闻鸡 潦倒无能愧此生,读书翻觉负农耕。 山家酒熟聊三杓,野店鸡醒肯再鸣。 童子得时争射利,老夫失意浪成名。 试看荒冢繁华尽,衰草寒烟亦可惊。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读书为题,抒发了他对功名的淡薄之情,以及他对世事的无奈和感慨。他感叹自己无德无能,愧对平生,但又觉得读书反而辜负了农耕之劳,这表达了他对功名的不屑一顾。 “山家酒熟聊三杓”一句,描绘了一幅农家生活的画面
春尽游情倦,幽居傍水村。 草腥多鹤迹,地僻少人言。 雨过天逾碧,云生石有痕。 山中何所事,麋鹿共朝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