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在登鼓山寺时所作。全诗描绘了登山途中所见之景,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首句“冠盖临清境,攀跻契夙心”描述了诗人到达目的地后,头戴冠帽,身披官服,登上高耸入云的寺庙,与内心深处的期待相契合。这里的“冠盖”指的是古代官员的服饰,而“清境”则指清静之地。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自己的尊贵身份和内心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和宗教的虔诚之情。
题东山草堂 诗句解读: - 山中幽人爱幽独,远搆茅庐傍崖石。 - 描述一位隐居山林的人喜欢独处,建造了一座靠近岩石的简陋茅屋。 - 云边静掩半窗闲,帘外长凝数峰碧。 - 形容窗外云影掩映下的窗户显得十分宁静,透过窗帘可以看到远处山峰的颜色如碧玉般清澈。 - 佳致应知胜辋川,石桥花竹漫相连。 - 暗示这个地方的风景比辋川还要美,石桥旁边是盛开的花儿,竹林茂密相连。 - 闲心久已狎鱼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以下是对每句诗的详细释义和赏析: 1. 迢迢江上云,杳杳云边树。 - 迢迢:遥远的意思,形容江面上飘渺如云的景象。 - 杳杳:模糊、深远的意思,形容云边的树木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2. 云光与树色,染映如朝雾。 - 云光:指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 - 树色:指树木的绿色。 - 染映:色彩相互映衬,形成美丽的画面。 -
诗句释义 1 辕丘之子神仙客:指的是一个来自遥远地方的仙人,他如同来自辕丘的神仙一般,拥有超凡脱俗的气质。 2. 暂向人间寄踪迹:暂时来到人间,留下自己的踪迹。 3. 紫绶金章意不趋:虽然佩戴着紫色绶带和金色勋章,但他并不追求世俗的成功或地位。 4. 白云芳树情偏惜:对白云和芳树特别有感情,不忍心离开。 5. 旧构危楼野水边:曾经建了一座在野外的水边的高楼。 6. 青松翠竹满楼前
【注释】 登小孤山:登上小孤山。小孤山在九江市南,长江中流。 群峰若龙驰:群山像飞龙一般奔腾而来。 一峰出云表:一峰耸立在云层之上。 壮观天地间:宏伟的景观展现在天地之间。 孤高海门小:孤峰高峻,位于长江边。 停舟恣登临:停船随意登上去。 腾身过飞鸟:身体飞跃而过飞翔的大雁。 却望大孤山,蒙蒙在冥杳:回头遥望大孤山,朦胧一片在天边。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游览庐山时作的一首纪游之作。
【注释】 1. 感遇:诗人在游仙时所抒发的感慨。 2. 瑶台:神话中的仙山,此处比喻高洁之地。 3. 孤鹤:指仙人。 4. 脩洁:美好、洁净。 5. 本与凤鸾偶:本来和凤凰、鸾鸟一样是一对美好的伴侣。 6. 翻为鸡鹜寻:反而被鸡鸭等低贱的东西所追逐。 7. 谷食:指粗鄙的食物。 8. 松栖:松树栖息的地方。 9. 玄圃: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0. 徒鸣九皋:只能发出九皋之上的叫声。 11.
怀密斋王称 丰城有宝剑,弃置归泥沙。 神物纵淹郁,锋芒讵生瑕。 精气射牛斗,谁能辨莫邪。 雷张去已远,终恐沈光华。 译文: 在丰城的深处,有一把珍贵的宝剑,但它被遗弃到了泥沙之中。这把宝剑虽然被埋藏,但它的神威和锋利依旧存在。它的锐利如同牛斗,无人能够分辨出真正的莫邪剑。当雷霆劈开天空时,它的光芒已经消散得无影无踪,我们只能担心它的光芒会被埋没。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丰城宝剑被遗弃后的情景
绝顶临天迥,相携兴里过。 岚光移野席,谷籁散林珂。 过雨沾衣湿,闲云入袖多。 不知沧海外,员峤更如何。
凄凉心绪正堪怜,此日登临倍怆然。 无复谩题鹦鹉赋,有怀空咏鹡鸰篇。 烟林叶落深秋后,萝径猿声向夕边。 浮世几经人事变,惟馀山色自年年
世事悠悠等逝波,休教清景任蹉跎。 百年几遇看山兴,九日还同载酒过。 挂月台前云可席,宿猿洞口鸟能歌。 群公自有飘然兴,谩说参军逸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