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临清境,攀跻契夙心。
悬崖宜远望,邃谷恣幽寻。
石径苍苔合,珠林古木阴。
断烟行处湿,落叶坐来深。
秋色连云暝,钟声与日沈。
不知沧海外,谁伴羽仙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在登鼓山寺时所作。全诗描绘了登山途中所见之景,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首句“冠盖临清境,攀跻契夙心”描述了诗人到达目的地后,头戴冠帽,身披官服,登上高耸入云的寺庙,与内心深处的期待相契合。这里的“冠盖”指的是古代官员的服饰,而“清境”则指清静之地。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自己的尊贵身份和内心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和宗教的虔诚之情。
第二句“悬崖宜远望,邃谷恣幽寻”描绘了诗人站在悬崖之上,眺望远方的景象。这里的“悬崖”象征着险峻的地势,而“邃谷”则代表深邃的山谷。诗人通过这些形象化的表达,展现了自己追求自由、探索未知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世界的敬畏之心。
第三句“石径苍苔合,珠林古木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所见的景象。这里的“石径”指的是石头铺成的小路,而“苍苔”则代表着岁月的痕迹。诗人通过这些细节的描绘,表现出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历史沧桑感的感悟。
接下来的几句诗继续展开对山中景色的描绘:第四句“断烟行处湿,落叶坐来深。”描述了诗人在行进过程中,发现一些被雨水打湿的地方;而坐下之后,又发现落叶堆积得越来越深。这些细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山中雨后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即经历了风雨后的洗礼和沉淀。
最后两句“秋色连云暝,钟声与日沈”则是对整个旅程的一个总结。这里的“秋色”指的是秋天的颜色,而“暝”则表示天黑。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于时光流转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登鼓山寺途中所见之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思索以及对宗教文化的敬仰。同时,诗人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艺术魅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