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
《渔歌子》,又名《渔歌曲》《渔父》《渔父乐》《渔夫辞》,原唐教坊曲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原为单调廿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后来此调多用为双调。“子”即“曲”,《渔歌子》即《渔歌曲》。
唐代张志和《渔歌子 · 西塞山前白鹭飞》释义
诗句原文为: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为: 在西塞山下,白鹭自由地飞翔,桃花盛开时江水暴涨,肥美的鳜鱼游动着。渔夫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即使遭遇斜风细雨,也不会急着回家。 关键词注释如下: 1. 西塞山:指位于浙江杭州市萧山区的一座山。 2. 白鹭飞:白鹭,一种大型涉禽,常在水面低飞捕食。飞,这里指在空中或空中与地面之间移动。 3.
渔歌子 送僧(壬午)
莲峰晴,清梵绕。 一盂一口螺舟小。 经千函,月出皎。 禅意溪花悄悄。 过石头,听迦鸟。 苍山万点供游眺。 草鞋钱,算费少。 归去声尘净了
渔歌子 其一 放翁读张志和渔歌因思故山隐居追拟其意予读放翁诗作此贻湖上仲兄六首
湖光如练万峰青,新向湖山搆草亭。 花作坞,柳为屏,家与双鸥共一汀。
渔歌子 其二 放翁读张志和渔歌因思故山隐居追拟其意予读放翁诗作此贻湖上仲兄六首
鸭绿真如泻碧油,鹅儿点缀小池幽。 明月夜,好风秋,一家齐坐板桥头。
渔歌子 其三 放翁读张志和渔歌因思故山隐居追拟其意予读放翁诗作此贻湖上仲兄六首
烟水渔樵细讨论,庞公隐处长儿孙。 芙蓉国,槿花村,不知何处入柴门。
渔歌子 其四 放翁读张志和渔歌因思故山隐居追拟其意予读放翁诗作此贻湖上仲兄六首
门迎秋水碧茫茫,红白芙蕖覆锦塘。 莲子嫩,藕丝香,带著荷花唤客尝。
渔歌子 其五 放翁读张志和渔歌因思故山隐居追拟其意予读放翁诗作此贻湖上仲兄六首
蟹佃渔郎傍水居,鸣榔齐过绿杨渠。 烟漠漠,雨疏疏,网船归唱五更初。
渔歌子 其六 放翁读张志和渔歌因思故山隐居追拟其意予读放翁诗作此贻湖上仲兄六首
平湖风定浪花圆,两两归舟向远天。 红树外,夕阳边,片帆飞过小窗前。
渔歌子 题曹天全小像
炼气凝神入窈冥,手携芝草诵黄庭。 桃九熟,鹤千龄,争似松涛万壑青。
渔歌子二首
【其一】 急风吹,惊涛起,扁舟稳住烟波里。酒初甜,鱼正美,几度斜阳逝水。 好西湖,应无比,藕花菱蔓牵船尾。妇莫愁,儿莫喜,卧看暮山凝紫。 【其二】 冻云凝,飞霰下,披蓑江上收纶罢。洒篷窗,迷草舍,人语炊烟初夜。 望寒林,都似画,一枝瘦竹偏宜写。醉欹眠,相枕籍,又送塞鸿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