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光绪
雪浪早梅 此地春回得气先,凌寒早已伴青莲。 未经剪拜姿偏老,得远烟尘色倍然。 注释: 1. 此地春回得气先:这里春天的气息已经最先到来。得气先表示这个地方的春天来得早。 2. 凌寒早巳伴青莲:在寒冷中早早地陪伴着青莲(指梅花)。凌寒是指冒着严寒,早巳意味着很早就。 3. 未经剪拜姿偏老:没有经过修剪和拜祭,它的枝条显得比较老态。 4. 得远烟尘色倍然:它的颜色显得特别鲜明
又招隐诗十九首 其十八 敝蹝缨簪未足骄,此心皎皎日为昭。愧非荆玉频遭刖,敢恃秦铜可照妖。节苦西山宁易立,风和柳下信难调。七贤六逸知非杳,花发东篱一笑招。 译文:我的帽子破旧了,但我并不骄傲,因为我的心志明亮如日。我并非像那些被砍去双腿的荆玉一样不幸,也无需依赖秦地的铜杖来照亮邪魅。面对生活的艰辛,我如同在崎岖的西山上坚守,虽然艰难但总能站稳;而面对春风和煦的柳树下,我也感到难以驾驭的风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的诗。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局天蹐地山何崇" - 意思是说,在天地间行走,感受到的是山的高大和威严。"局"表示被局限,"天局"即天地间的局限;"蹐"是一种鞋,用来形容行走艰难,"地蹐"则表示地面的艰难。"山何崇"则是问山之高,表达了诗人对山的高度和威严的敬畏。 2. "直上狂歌接太空" - 意思是诗人想要直上云霄,大声歌唱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翠竹青松山径长,忽逢艳冶浸波光。 - 注释: 形容山间竹林和松树茂密,小径蜿蜒绵长。 - 译文: 山间的竹林和松树茂密如云,小径蜿蜒延伸至远方。 - 这是对景色的直接描写,通过使用“翠竹”、“青松”等词语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色彩感。 2. 涧边独笑怜秋草,岩畔轻摇喜夕阳。 - 注释: 描述了诗人在山涧边独自欣赏秋日美景的情景。 - 译文: 独自站在山涧边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峰高水冽可栖迟 - 峰高:形容山峰挺拔,高耸入云。 - 水冽:指水流清澈,冰冷透彻。 - 可栖迟:意为适宜停留,适合休憩。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山峰和清冷山泉的赞美,认为这样的自然景观非常宜人,适合驻足欣赏。 2. 石隐千秋擅胜时 - 石隐:石头隐于水中或山间,不易被发现。 - 千秋擅胜时:意指历经千年仍显其独特美景。 - 结合前文,此处强调了山峰和石景的美丽
晚凉 薄暮披襟六月风,白云都作日边红。 轻淫蒲扇空庭上,暂脱微躯汤火中。 注释: 傍晚时分,我解开衣襟,让六月的晚风吹拂。白云仿佛都成了太阳边上的红色。 轻轻摇动蒲扇,在庭院上空飘荡,暂时从那炎热、危险的环境中解脱出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四句,每句五言,共二十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第一句“薄暮披襟六月风”,描写了一幅夏日傍晚的景象,诗人站在庭院中,感受着清凉的晚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景色的七言绝句。全诗写景细腻,意境优美。 “三春半坐雨声中”,点明时间与天气。春天的雨,总是伴随着春风而来,而春天的雨声,又总是那么悦耳动听,仿佛在耳边轻轻地诉说着什么。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春雨比作一位优雅的女士,她坐在三春的半山腰上,静静地聆听着大地的声音。这样的描写,既形象生动,又富有韵味,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活力。 “麦秀今朝气渐融”
【释义】: 在迎仙楼上偶有所得,便即兴挥毫写下了这一首诗。首联“楼头坐卧对青山”,写诗人面对青山楼台的美景,不禁悠然自得;颔联“笔兴来时云影动”,写诗人因兴致所至,提笔画出云中飞鸟,而此时山间云雾飘渺变幻,似乎也与诗人的心情相呼应;颈联“山容山意总相关”,写诗人笔下的山景与人的情感相互交融。整首诗意境清远,画面生动,表现了作者高逸的情趣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注释】: 1. 迎仙楼:旧时供人游玩
【注释】幽姿雅韵淡丰神:梅花的优雅姿态和芬芳香气。 质傲隆寒来复运:梅花在寒冷中独自开放,又不断绽放。 色先群艳素心人:梅花的颜色比其他花朵更加纯净,像一位心地纯洁的人。 孤山伴月香留梦:梅花与月亮相伴,香气弥漫,仿佛留下了美丽的梦境。 庾岭迎风影绝尘:梅花在庾岭迎风开放,花瓣飘落,如同遗落在尘世之外。 自是穷岩无意外:只有穷岩才有这样的奇花,其他地方没有。 好将贞洁守长春:要坚守贞洁
注释: 风息气不暖,月明物岂华。 云山层递转,何处是吾家。 译文: 风吹来,气温没有回升,月光明亮,万物难道都是花吗? 云雾环绕的山峰层层叠叠,哪里才是我的家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