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息气不暖,月明物岂华。
云山层递转,何处是吾家。
注释:
风息气不暖,月明物岂华。
云山层递转,何处是吾家。
译文:
风吹来,气温没有回升,月光明亮,万物难道都是花吗?
云雾环绕的山峰层层叠叠,哪里才是我的家乡啊?
风息气不暖,月明物岂华。
云山层递转,何处是吾家。
注释:
风息气不暖,月明物岂华。
云山层递转,何处是吾家。
译文:
风吹来,气温没有回升,月光明亮,万物难道都是花吗?
云雾环绕的山峰层层叠叠,哪里才是我的家乡啊?
枯座书楼虞山吾晨夕几案间物也赋以志之 注释:在虞山的一座空置的书楼里,我每日朝夕都在这几案之间。 赏析:首句点明地点和人物,为全诗定下基调。"虞山"是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古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诗人在这里建了这座书楼,每天在这里读书、写作,过着清静的生活。"吾晨夕几案间"则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书楼"是古人读书的地方,而诗人在这里"晨夕几案间",更显得他的学识渊博。 高贤遗迹在,名胜不吾悭
秋夜赏析: 诗句释义及注释 - 中庭明月洗:中庭指的是院子里,明月则是指明亮的月光。“洗”是洗净的意思,意味着月光照在庭院里,仿佛给院子也进行了一个清洗。 - 万象空弥思:万象指的是世间万物,空指空旷,弥思即无限的思念。这里表达的是在明月的照耀下,万物似乎都显得空洞而遥远,使人产生深深的思念之情。 - 山默近如远,云和疾亦迟:山默指的是寂静的山,近指近处,远指远处。云和指云朵和风的组合
蚁附蝇趋彼正哗,山深寂寂草篱斜。 已经北阙肱三折,敢信南天手独叉。 京邑秋风歌黍稷,江州夜月泣琵琶。 几多芬艳今飘落,晚节犹存陶令家。 诗句释义 1. “蚁附蝇趋彼正哗”:描述了许多人像蚂蚁和苍蝇一样聚集在某个地方,喧闹不已,形成了一种嘈杂的氛围。这里比喻了那些表面上的繁华和喧嚣背后的空洞与虚伪。 2. “山深寂寂草篱斜”:表达了在深深的山林中,只有稀疏的草丛和倾斜的篱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庄的作品,其内容如下: 落第后忆泡子河 赠别钱蓉峰 扰扰红尘行路迷,秋光清绝隔东西。 风萍欲夺江淹梦,园榭堪停张翰思。 人立小桥山色远,马穿深柳月光迟。 临流吟得江南句,留与京华赠别离。 译文: 落榜后思念泡子河,送别钱蓉峰。 纷乱的人世间行走迷茫,秋天的景色清幽而遥远。 风中的浮萍似乎能夺走江淹的美梦,园林中的建筑能够留住张翰的思绪。 站在小桥之上,远处的山色显得更加幽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每句诗的详细解释: 1. 小楼斜月独凭栏,乡思曾堪值乍寒。 注释:在小楼上独自倚着栏杆,望着斜洒的月亮,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这种思念之情,在初春时节乍寒的时候显得尤为强烈。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独自凭栏的情景,展现了其深深的思乡之情。"小楼"和"斜月"勾勒出了一个宁静而孤独的画面,而"乡思"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空虚与寂寞
【注释】 归叹:诗人在归途中有感而作。海天甚寥廓,海阔天空,无边无际;缅仰欲谁求:仰望天际,思念着什么人呢? 男骨贫犹傲:男儿的骨头贫穷时还骄傲。儒颜老更柔:读书人的面庞衰老时却更加柔和了。 暮云看世态,秋水照人愁:傍晚时分的云彩,映照着世间的冷暖;秋天的水波,映射出人们内心的忧郁。 借问丰城气,今宵可射牛:请问丰城的宝剑气韵,今夜可否用来射击一头牛?丰城,传说中春秋时期楚王墓中埋有宝剑。
【解析】 本诗前四句写诗人的身世感慨。“德荫”指恩泽,“彝”指德性。“载路荆榛磨士气”意谓荆榛满路,磨砺了诗人的意志。“载路”与“满山”对举,突出了荆榛之多、之密,表现了作者的艰难处境。“薇蕨”是野菜的意思。诗人在荆棘丛中生长,而所思慕的故园却阳光明媚。“重理”“相思”两字写出诗人的怀念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深。“磈垒填膺”是说胸中充满了块垒
登雪浪 四方灰志久,攀陟力犹能。 不觉身高处,无穷眼界增。 天空山点点,云末水层层。 钟磬时方举,松归见一僧。 注释: - 四方灰志久:四方(指四面)的志向或抱负已经很久了。 - 攀陟(zhēn):攀登。 - 不觉:不自觉。 - 身高处:形容登上山顶后,视野变得开阔,好像自己已经高到了云端。 - 无穷眼界增:形容站在高处,视野变得更加宽广,仿佛可以看穿一切。 - 天空山点点,云末水层层
宿迁位于中国江苏省的北部,黄河流经此地。这首诗描绘了黄河从北到南奔流的景象。 释义与译文: 1. 策蹇来从北,奔流自向南。 - 解释:策蹇(策马而行)来自北方,黄河的水流从北向南奔流。 - 译文:骑马从北方走来,河水从北向南奔流。 2. 扁舟身世逸,利涉海天宽。 - 解释:乘坐小舟,感受生活的轻松,大海辽阔无边。 - 译文:乘坐小船,生活自在无忧,大海辽阔无边。 3. 夜半月摇白
这首诗的译文是: 欣赏菊花的颜色香气,但更看重它的气节。它凌霜傲雪,坚韧不拔,陪伴我清吟赏菊。菊花淡雅素净,使我生发愁苦之思,静观菊花,使我的心更加宁静。篱边有醉酒的游客,他们珍视这菊花,直到今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赏菊的情景。首句“看菊品在色香外”,表达了诗人对菊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丽和芬芳,更因为它的品质。第二句“氛尘夙所禁”,进一步表达了这种品质,它被诗人视为远离尘世的象征
【释义】: 在迎仙楼上偶有所得,便即兴挥毫写下了这一首诗。首联“楼头坐卧对青山”,写诗人面对青山楼台的美景,不禁悠然自得;颔联“笔兴来时云影动”,写诗人因兴致所至,提笔画出云中飞鸟,而此时山间云雾飘渺变幻,似乎也与诗人的心情相呼应;颈联“山容山意总相关”,写诗人笔下的山景与人的情感相互交融。整首诗意境清远,画面生动,表现了作者高逸的情趣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注释】: 1. 迎仙楼:旧时供人游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景色的七言绝句。全诗写景细腻,意境优美。 “三春半坐雨声中”,点明时间与天气。春天的雨,总是伴随着春风而来,而春天的雨声,又总是那么悦耳动听,仿佛在耳边轻轻地诉说着什么。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春雨比作一位优雅的女士,她坐在三春的半山腰上,静静地聆听着大地的声音。这样的描写,既形象生动,又富有韵味,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活力。 “麦秀今朝气渐融”
晚凉 薄暮披襟六月风,白云都作日边红。 轻淫蒲扇空庭上,暂脱微躯汤火中。 注释: 傍晚时分,我解开衣襟,让六月的晚风吹拂。白云仿佛都成了太阳边上的红色。 轻轻摇动蒲扇,在庭院上空飘荡,暂时从那炎热、危险的环境中解脱出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四句,每句五言,共二十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第一句“薄暮披襟六月风”,描写了一幅夏日傍晚的景象,诗人站在庭院中,感受着清凉的晚风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翠竹青松山径长,忽逢艳冶浸波光。 - 注释: 形容山间竹林和松树茂密,小径蜿蜒绵长。 - 译文: 山间的竹林和松树茂密如云,小径蜿蜒延伸至远方。 - 这是对景色的直接描写,通过使用“翠竹”、“青松”等词语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色彩感。 2. 涧边独笑怜秋草,岩畔轻摇喜夕阳。 - 注释: 描述了诗人在山涧边独自欣赏秋日美景的情景。 - 译文: 独自站在山涧边
【注释】幽姿雅韵淡丰神:梅花的优雅姿态和芬芳香气。 质傲隆寒来复运:梅花在寒冷中独自开放,又不断绽放。 色先群艳素心人:梅花的颜色比其他花朵更加纯净,像一位心地纯洁的人。 孤山伴月香留梦:梅花与月亮相伴,香气弥漫,仿佛留下了美丽的梦境。 庾岭迎风影绝尘:梅花在庾岭迎风开放,花瓣飘落,如同遗落在尘世之外。 自是穷岩无意外:只有穷岩才有这样的奇花,其他地方没有。 好将贞洁守长春:要坚守贞洁
又招隐诗十九首 其十八 敝蹝缨簪未足骄,此心皎皎日为昭。愧非荆玉频遭刖,敢恃秦铜可照妖。节苦西山宁易立,风和柳下信难调。七贤六逸知非杳,花发东篱一笑招。 译文:我的帽子破旧了,但我并不骄傲,因为我的心志明亮如日。我并非像那些被砍去双腿的荆玉一样不幸,也无需依赖秦地的铜杖来照亮邪魅。面对生活的艰辛,我如同在崎岖的西山上坚守,虽然艰难但总能站稳;而面对春风和煦的柳树下,我也感到难以驾驭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