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灰志久,攀陟力犹能。
不觉身高处,无穷眼界增。
天空山点点,云末水层层。
钟磬时方举,松归见一僧。
登雪浪
四方灰志久,攀陟力犹能。
不觉身高处,无穷眼界增。
天空山点点,云末水层层。
钟磬时方举,松归见一僧。
注释:
- 四方灰志久:四方(指四面)的志向或抱负已经很久了。
- 攀陟(zhēn):攀登。
- 不觉:不自觉。
- 身高处:形容登上山顶后,视野变得开阔,好像自己已经高到了云端。
- 无穷眼界增:形容站在高处,视野变得更加宽广,仿佛可以看穿一切。
- 天空山点点,云末水层层:描述山峰在天空中若隐若现,云雾缭绕,水面波纹层叠的景象。
- 钟磬(qìng)时方举:在敲钟击磬的时候,才刚刚举起。
- 松归见一僧:看到一位僧人在松树林中归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攀登高山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壮丽的自然画卷之中。首句“四方灰志久”,既表达了诗人长期怀揣着远大的志向,也暗示了他一直在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绘了攀登过程中的感受和景色,如“不觉身高处,无穷眼界增”,表现了站在高处,视野变得无限开阔的感觉;而“天空山点点,云末水层层”则形象地描绘了山峦在云雾中的若隐若现,以及水面波纹的层层叠叠,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与美丽。最后一句“钟磬时方举,松归见一僧”,则以敲击钟磬的声音为背景,衬托出山林间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以“松归见一僧”作为结尾,给人以哲理性的思考——人生如同登山,只有不断攀登,才能发现更广阔的世界。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界美的赞美,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