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斜月独凭栏,乡思曾堪值乍寒。
梧历风多飘亦怯,菊迎霜久傲应难。
柔情不比长卿剧,累事争如向子宽。
又听疏钟动山寺,添衣无语自盘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每句诗的详细解释:
小楼斜月独凭栏,乡思曾堪值乍寒。
注释:在小楼上独自倚着栏杆,望着斜洒的月亮,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这种思念之情,在初春时节乍寒的时候显得尤为强烈。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独自凭栏的情景,展现了其深深的思乡之情。”小楼”和”斜月”勾勒出了一个宁静而孤独的画面,而”乡思”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空虚与寂寞。”乍寒”一词则进一步强调了季节的变化给诗人带来的情感冲击。梧历风多飘亦怯,菊迎霜久傲应难。
注释:梧桐树在秋风中摇曳,树叶也随风飘落,但它们似乎有些害怕这寒冷的天气;菊花在严霜中挺立,虽然时间已经很久,但它们仍然傲然不屈。
赏析:这里用桐树和菊花来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中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暗喻了自己面对困难时的顽强态度。柔情不比长卿剧,累事争如向子宽。
注释:我的情感并不像司马相如那样激烈(指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中的“以悲歌为情”,即情感深沉),我的琐事也不比张敞那样繁琐(指张敞的《朝政疏》中“吏治烦扰”)。
赏析:诗人在此对比自己的情感与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的情感和事务处理,暗示了自己的情感不如古人丰富,事务不如古人繁忙。这种自谦之词也流露出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又听疏钟动山寺,添衣无语自盘桓。
注释:又听见远处寺庙里传来悠扬的钟声,于是不由自主地加了衣服,默默地徘徊不去。
赏析:这里的“又”字表明诗人对环境的敏感,而“添衣不语”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纠结。他既想逃离这种孤单和寒冷,但又无法抗拒这种环境的影响。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