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附蝇趋彼正哗,山深寂寂草篱斜。
已经北阙肱三折,敢信南天手独叉。
京邑秋风歌黍稷,江州夜月泣琵琶。
几多芬艳今飘落,晚节犹存陶令家。
蚁附蝇趋彼正哗,山深寂寂草篱斜。
已经北阙肱三折,敢信南天手独叉。
京邑秋风歌黍稷,江州夜月泣琵琶。
几多芬艳今飘落,晚节犹存陶令家。
诗句释义
- “蚁附蝇趋彼正哗”:描述了许多人像蚂蚁和苍蝇一样聚集在某个地方,喧闹不已,形成了一种嘈杂的氛围。这里比喻了那些表面上的繁华和喧嚣背后的空洞与虚伪。
- “山深寂寂草篱斜”:表达了在深深的山林中,只有稀疏的草丛和倾斜的篱笆,显得格外寂静而孤独。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 “已经北阙肱三折”:暗示了诗人已经在政治或社会的道路上跌宕起伏,经历了多次挫折。这里的“北阙”指的是朝廷,象征着权力中心;“肱三折”则是指多次失败或挫折。
- “敢信南天手独叉”:表示对某种力量或情况的怀疑和不信任,认为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强大或公正。这里的“南天”可能象征自由或正义,而“手独叉”则意味着这种力量被滥用或者被操控。
- “京邑秋风歌黍稷”:描绘了秋天的京城景象,风吹过稻谷摇曳的声音如同人们在歌唱。这里的“京邑”指的是首都或大城市,而“黍稷”是古代的粮食作物,常用于祭祀,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 “江州夜月泣琵琶”:通过“夜月”和“泣琵琶”两个意象,传达了诗人在孤独或悲伤中的心境。“泣琵琶”可能象征着内心的痛苦或哀怨,而“江州”则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点,增加了情感的地域色彩。
- “几多芬艳今飘落”:表达了许多曾经鲜艳夺目的事物现在都已经凋零或消失。这里的“芬艳”指的是美好的事物,而“飘落”则强调了其无常性和易逝性。
- “晚节犹存陶令家”:虽然年岁已高,但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生活情趣。这里的“陶令”指的是东晋时期的名士陶渊明,他以其隐逸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人格著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态度的自豪和满意。
译文
- 就像蚂蚁和苍蝇那样聚集在一起,喧哗不已。
- 在深深的山林中,只有稀疏的草丛和倾斜的篱笆,显得格外寂静而孤独。
- 我已经在政治或社会的道路上跌宕起伏,经历了多次挫折。
- 我不敢相信那种力量或情况就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强大或公正。
- 在北京的朝廷中,我的肱骨已经被折断三次。
- 谁敢相信南方的天空就像手那样的独力?
- 京城的秋风中传来了稻谷摇曳的声音,就像是人们在歌唱。
- 在江州的夜晚,我听着琵琶声哭泣。
- 如今多少美丽的事物都已经凋零了。
- 到了晚年,我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生活情趣。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深沉的主题——对权力和世俗的反思与批评。诗中的“蚁附蝇趋”形象地展示了社会中的浮躁与虚伪,而“山深寂寂”则反衬出内心的孤独与超然。诗人通过对“北阙”、“南天”、“京邑”、“江州”等地点的描写,加深了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环境关系的探讨。结尾的“晚节犹存”更是表达了一种对传统价值坚守不渝的决心和自信。整体上,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