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廷柱
【赏析】: 写诗人经过一个山村的所见所闻。首联“风水苍茫逾岭涯,桥头萧索问田家”,描写了山岭间水气弥漫的景象和村庄桥头的萧条景象,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关注之情。颔联“山寒草色忧疲马,林晚风声恐宿鸦”,描绘了山林中寒冷的景象和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颈联“爱客谁开村瓮酒,对床亲拨地炉槎”,表现了诗人与村民之间的亲切关系,以及他们共同度过夜晚的美好时光
发褚塘 未明鸡黍出山厨,骑引林堂径复迂。 屋角淡烟笼翠树,村前新水漾青蒲。 岩云起处鸠呼匹,梅雨来时燕乳雏。 电火光阴春又夏,一身何补走长途。 注释: 1. 发褚塘:出发去褚塘(地名) 2. 未明:天还没亮 3. 鸡黍:指早餐,古代用鸡和黍米做成的食物。 4. 骑引:骑马前行 5. 林堂:树林中的小道或小路 6. 迂:曲折,弯弯曲曲的 7. 屋角:房屋的边角 8. 淡烟:淡淡的雾气 9. 翠树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联写景,第二联抒情,第三联议论,末联写人。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雅清丽。 【答案】 (1)栏干百尺倚潇湘:百尺高高的栏杆依傍在潇水、湘水之旁。 (2)秋水蒹葭望一方:秋天的水色和芦苇倒映在江中,望去是一片凄凉的景象。 (3)莺语有情依楚树:黄莺鸟的叫声好像很有情意,它依傍在楚地的树木上。 (4)雁声何事避湖霜:大雁的叫声好像在躲避着湖上的寒霜。 (5)轺车静
【注释】 1. 褚唐:地名,在今陕西凤翔县东。 2. 借山家作公馆:借用山中的人家做官署。 3. 曾夸:曾经自夸过。 4. 酣眠:指在山中隐居的生活。 5. 静坐:指在山中清静的生活中。 6. 问舍何方如栗里:问自己住的地方哪里像栗里那样好? 7. 阜民无术拟华胥:用古代传说中的圣人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比喻治理百姓没有方法。 8. 趋程预作凌晨想:早上起来就想到要出门赶路。 【赏析】
宁乡之益阳道中 导骑迂回出涧滨,青山晓雨细如尘。 摘茶坞口犹含冷,布谷枝头欲送春。 处处桐林花片尽,村村秧水绿针匀。 湘中气候难将息,药裹长随作客身。 【注释】 ①宁乡:今属湖南省。益阳:今属湖南省。 ②晓雨:早晨的细雨。 ③坞口:山坳口,指茶园。 ④药裹:药囊,随身携带以治病。 ⑤作客身:指旅途劳顿,身体不适。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作者在湖南宁乡至益阳道中,一路欣赏了沿途风景名胜
【注释】 湘阴:指湖南的沅江县,即湘阴。 五月:指农历五月,此时正是端午节。万峰:万重山峰。 剥残角黍羔肪白,摘下杨梅火齐红:角黍、羔肪都是端午节的风俗,用五色丝线编成粽子和羊脂涂抹在肉上,表示辟邪。杨梅成熟时是红色。 蒲草嫩香浮竹叶,海山脆玉出筠笼:用蒲草泡茶清香扑鼻,用竹篾编织成竹笼子装鱼,鱼在水中游动犹如玉石。筠笼是用竹篾编制成的鱼笼。 台江:指福建福州的福州江,也称闽江,是福州的母亲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从艺术手法、表现手法的角度鉴赏,分析作品展现的艺术形象,并赏析其形象的特征。“建溪深处是君家”意思是:我居住在建溪的深处,你住在这里。诗人用“建溪深处”、“三山”、“玩物华”来写自己的居所环境,以衬托出赵氏医士住所的优美宁静。“久住三山玩物华”,点明赵氏医士的住所在三山之中,环境优美,有丰富的物产,生活富足安逸
注释: 重九日: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古代风俗,这天有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寓:寄托思念。安化分司:安化是地名,分司是古代官职名称,此处指诗人在安化的住所或任职的地方。兰谷兄:对人的尊称,这里指的是作者的朋友兰谷。潘邠老: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的号。这句诗是说,用苏轼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满城风雨近重阳,举目江山是异乡。 注释:重阳时节风大雨大,四周景象都是异域风光。这是首句
【注释】 ①楼上:诗题一作“西楼”。次(zhòu)西泉:即“次西泉”。②燕幕:燕子的巢穴。③鸥波:指江上白鸥的浮水波纹。④逋老:指东晋名士谢安,他曾任会稽内史,故称“逋老”,也借指隐者。⑤乘云觐帝傍:传说中神仙乘云驾飞到帝王身旁。 【赏析】 此为咏物诗。诗人登临山楼,观赏了五月间风透衣裳的情景;又独酌高樽,自比高阳酒徒,以倾盖结友。吟咏时有似燕巢、似鸥波之声相和,又有如听鹂鸟声之悠然忘情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湘阴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晚抵湘阴:傍晚时分到达了湘阴。 谷口新寒向晚深,湖滨烟火望湘阴。 谷口:指湘阴的山谷口。新寒:指秋天的寒冷。向晚深:指向晚时更加寒冷。湖滨:指湘阴附近的湖泊边缘。烟火:指人烟,这里指夜晚的灯火。望湘阴:望着湘阴的方向。 萧疏游子三秋鬓,寂莫骚人万古心。 萧疏:形容头发稀疏。三秋:指三年,即七年。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