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大香
诗句释义与译文: 风定泉花当涧响,雨馀山色入楼多。老僧灭却心头火,一榻松阴养太和。 译文: 微风过后,泉水潺潺作响如同山谷中的回音。雨后余晖映照的山色更加斑斓多彩,透过窗户映入我多情的眼帘。这宁静的时刻,老僧熄灭了内心的怒火,躺在竹席上沐浴在松树的阴凉之中,感受着自然的和谐之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平和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首句以“风定泉花”为起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1句:“苍苔岩畔坐忘言,蒹菼离离带夕昏。”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苍苔覆盖的山岩边静坐,忘却世俗的言语,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之美。蒹葭和荻草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迷人,为诗人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情愫。 第2句:“千里梦回莼菜美,三旬病起稻花繁。”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千里之遥的梦中,莼菜的味道依旧美味无比;而自己因为疾病而无法亲自去品尝
这首诗描述了龙吟洞的景象,包括雨后的龙归、鹿过、残秋的月夜以及红蕉的舒艳色。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重岚曲隐树中央,乍有闲僧构草堂。 (重峦叠嶂)曲折地隐藏在树梢中央,突然有位闲散的僧人建起了一座茅屋。 带雨龙归磁钵润,衔花鹿过衲衣香。 (龙)带着雨滴返回到磁钵润泽之处,(鹿)走过僧人的衲衣留下了清香。 残秋待月投空洞,后夜和云宿上方。 (秋天)残存之际期待月光照亮空洞
【解析】 本诗为一首咏景小诗,描写了桥、水、天和僧人。“碧”字点出天色,写天空之色;“桥”指桥梁;“夜寂行舟,天影淡空水”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桥上赏月的所见,其中“桥”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夜寂”写出了夜晚的静谧,突出了月光的明亮;“天影淡空水”则写月光映照下的河水,其中“天影淡”写天空之影,“空水”写水面之影。这两句诗将天空和水面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月光之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独有无事僧
注释: 破絮蒲团展夕阴,一天凉思坐来禁。 破絮般的蒲团铺展开,夕阳的余辉洒在上边;我静坐在蒲团上,沉浸在清凉的思念之中。 蛩声诉出秋多少,竹影描成夜浅深。 蟋蟀的声音倾诉着秋天有多少忧愁,竹子的影子描绘出夜晚的深浅。 青壁谩留闲里句,碧潭微见空中心。 青山绿水间随意留下诗句,碧波荡漾中显现出心灵的空虚。 林猿野鹤成相识,又欲褰裳过别岑。 与山林中的猿鸟和野外的飞鸟成了朋友,又想撩起衣襟离去
诗句原文: 江云空寂塞鸿哀,竹笠绳鞋归去来。 七十二峰深雪里,炊烟何处辨楼台。 译文注释: 1. 江云空寂塞鸿哀,竹笠绳鞋归去来。——形容僧人离去时,空旷的江云和悲伤的大雁相互呼应,使用竹帽和麻绳做的鞋子,象征着简朴的生活。 2. 七十二峰深雪里,炊烟何处辨楼台。——描绘洞庭湖畔群山的景色,以及在雪中隐约可见的楼台炊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僧人离别时的感慨以及对洞庭湖风景的赞美
闲云 闲逸飘浮的白云不下雨,横空飞去越过山峡间。 峡口划船的人,家就在云归的地方。
【注释】 山居杂咏其一:作者在《山居杂咏》中,对梅花有很高的评价:“梅以傲霜为高,以疏影为奇,以冷香为清”。他赞美道:“冰姿玉骨,风韵超俗”(《山屋杂咏》)。此诗是诗人在初冬的一个清晨写的,描绘了早春梅花盛开的景象。“梅花昨夜破寒汀”,意思是说,梅花在寒冷的冬季已经绽放;“晓日初融露尚零”,意谓太阳刚刚出来,露水还没有完全消融。“无事道人翻有事,一枝先供佛前瓶”的意思是说
注释: 海色迢遥,天空一半被紫色氛烟笼罩。娑椤花盛开凋谢,夏季即将过去。道士清晨下山,一床白纸盖着白云。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中景色的诗。首句“海色迢遥半紫氛”描绘了海天一色的辽阔景象,以及那半紫半白的氤氲之气。颔联则转向描述山上的生活。“娑椤开落夏将分”,描述了娑椤花的盛开与凋零,以及夏季将尽的情景;“道人清晓下山去”则描绘出清晨时分,道士下山的身影
注释:树叶繁茂,鸟儿在树上呼唤着水声,偶然间我来到花坪草堰之地游玩。 晒干的脚丫子放在西面的岩石上,露水寒冷而烟雾凄清,我甚至忘了收起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山居生活的情景。首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风光画面,树叶繁茂,鸟儿在树上欢叫,仿佛在召唤着什么,给山间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次句则展现了作者漫步于花坪草堰之间,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最后两句则表现了作者对这种宁静生活的满足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