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昶
迈陂塘,题翁霁堂春篷听雨图 问三十三山词客,旧盟长伴鸥鹭。 槲林闲曳红藤杖,更向扁舟容与。 浮棹去, 看叶叶圆萍,绿遍沧江路。 东风日暮,渐翠黛峰低,碧罗云暗,几阵饯春雨。 清游好,曾记雪篷诗句。 千秋共此佳绪。 船窗点滴天然韵,况有蘋洲笛谱。 新乐府, 待唤取樵青,小按银筝柱。 烟波可侣,定酒载偏提,衣裁独速,来共剪灯语。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至元年间(1335-1340年),是一首题画诗
【注释】 1.木渎:古水名,今江苏常州西南。遂初园:宋吴中著名园林。灵岩山:在苏州西郊。企晋祖:即晋王杨广。所构:所作。2.分:划分。为:成为。3.十景:指园林中的十处美景。词:诗词歌赋。4.竹溪烟雨:描绘了竹林中飘荡的云雾和细雨的景象。5.幽情:深深的情感。6.吴郎:指古代的吴地才子。赋:诗歌,辞赋。7.鸾□:传说中的仙鸟,此处指仙鹤。种:种植。8.岁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9.粉箨
【注释】: 1. 木渎遂初园:在灵岩山下的木渎镇。 2. 探春:诗名,即《探春令》。 3. 柳堤莺啭:描写了春日里,鸟儿在柳树堤上鸣叫着。 4. 梅雪初残:描述春天到来,梅花已经凋零。 5. 梨云乍损:形容梨花已经盛开,但很快就会落尽。 6. 清吟闲冶:形容春天里的景色美丽,令人陶醉。 7. 长板桥边:描述了一个长板桥边的景色,可能是一个宁静的地方。 8. 绣羽飞来:形容春天里的鸟儿飞翔
木渎遂初园在灵岩山下,盖企晋祖所构也。分为十景,各系以词: 玉京秋 其二 画堂晚春 孤馆静,碧梧滴残露,晚风凄冷。一痕淡月,雕阑移影,记取小山吟罢,趁凉秋、开遍荒町。 对清景,底须沉水,再添温鼎。引得王孙归兴,伴幽丛、翻书瀹茗。掩重门、浓芬漠漠,空林人静。俊侣天涯,岁又暮、招隐谁来三径。 写新咏,休用翠奁香饼。 注释: 【画堂晚春】: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堂景象,晚风吹过,吹落了梧桐树上的叶子
【译文】 秋风吹落了莎村的枫叶和蘋花,秋天已经渐渐老去。 江边的村庄处处都有收割完的香稻,趁着茅草屋的暖阳在清晨。 山里的农人欢笑着,今年红莲收获早好。 长满杂草的地方添了些杂草和荆棘。 农夫拿起镰刀到溪南道去割麦子。 捆着麦捆准备回家,新扫的柴火垛场真干净。 【注释】 莎村观刈:莎村:地名,指苏州吴县东南之沙村。刈:收割。 枫叶蘋花秋渐老:秋天到了,枫叶、蘋花都开始凋零了。 间著长亵添䘈:长亵
诗句释义与赏析 性耽红叶,记蜀纸新词,那时曾见。 - 注释:迷恋红色树叶,记得在蜀地上用新制的纸张写的诗词,那时我曾见过。 - 赏析:这里诗人回忆过去与朋友共同欣赏和创作诗词的美好时光。通过“性耽红叶”和“记蜀纸新词”两个意象,表达了对那段时光的怀念。 灯窗咏遍,正相思落月,故人天远。 - 注释:在灯光下吟诵诗篇,思念着远方的友人,月亮也显得那么遥远。 - 赏析
木渎遂初园在灵岩山下盖企晋祖所构也分为十景各系以词 风入松 其七 松阁听涛 【注释】: 遂初园:即“灵岩山”下的苏州园林。 翠滴烟浓:形容树木苍翠欲滴,烟雾迷蒙。 粉墙绕处添吟阁,阁前五粒长松:指遂初园中有一个名为“吟阁”的建筑,周围环绕着美丽的粉墙,阁前有五棵古老的松树。 老干惯留残雪,枯钗时颤清风:这些古老的松树枝干上常常留着残雪,偶尔一阵清风吹过,枯枝会颤动起来。 幽人睡醒夕阳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月照梨花” 注释:月亮照亮了梨花,形容夜晚的美景。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夜晚景象,月亮、梨花和夜色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 第二句:“画栋香重” 注释:华丽的建筑(画栋)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建筑物的美丽与豪华,同时暗示了其内部可能有丰富的物质财富。 第三句:“画帘风动” 注释
诗句: 结得香茅五亩居。春风昨夜到衡庐。 译文: 在木渎遂初园,我建起了五亩的香茅居所。春风昨夜吹到了我的衡庐。 注释: 结得:建造,搭建。香茅:一种植物,常用来制作香料。五亩:面积的一种计量单位。居:这里指的是住所。衡庐:衡山和庐山,泛指高耸入云的山峰。 赏析: 此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木渎遂初园中的生活状态。"结得"二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片土地的喜爱
【诗句释义】 木渎遂初园:在灵岩山下。盖企晋祖所构。分为十个景点,每个景点都配有词作。霜天晓角,其六:高台秋月。 【译文】 清霜刚降落,叶子飘落在幽暗的屋舍中,天际碧绿的云朵被卷起,看着冷月、夜深上。携杖闲眺望,村中的灯火亮起来三两盏,最爱寒山秋静,但留下的声音声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木渎遂初园的高台上欣赏秋天景色的情景。诗中用"清霜初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