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辟花溪,新开芋圃。
幽情更爱吴郎赋。
仙人鸾□种池南,岁寒每听清风度。
粉箨初消,霜筠欲舞。
冷云又下疏疏雨。
烟波迢递不胜愁,夜深梦到潇湘路。
【注释】
1.木渎:古水名,今江苏常州西南。遂初园:宋吴中著名园林。灵岩山:在苏州西郊。企晋祖:即晋王杨广。所构:所作。2.分:划分。为:成为。3.十景:指园林中的十处美景。词:诗词歌赋。4.竹溪烟雨:描绘了竹林中飘荡的云雾和细雨的景象。5.幽情:深深的情感。6.吴郎:指古代的吴地才子。赋:诗歌,辞赋。7.鸾□:传说中的仙鸟,此处指仙鹤。种:种植。8.岁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9.粉箨:嫩笋上的白色外壳。初消:刚刚褪去。10.霜筠:竹杆上白色的纤维。欲舞:即将展开。舞:展开,舒展。11.泠(líng)云:清凉的云气。又下:再次降落。疏疏雨:稀疏的小雨。12.迢递(tiáo dì):遥远而漫长。13.夜深梦到潇湘路:晚上做梦梦见自己行走在潇湘的路上。潇湘:湖南一带,这里泛指远方。路:道路。
【译文】
木渎遂初园位于灵岩山脚下,是晋王杨广亲自建造的。园内分为十景,每处都有各自的诗篇。这首诗写的是第九景“竹溪烟雨”。
小辟花溪,新开芋圃。
幽情更爱吴郎赋。
仙人鸾□种池南,岁寒每听清风度。
粉箨初消,霜筠欲舞。
冷云又下疏疏雨。
烟波迢递不胜愁,夜深梦到潇湘路。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张炎所作的《踏莎行》中的第九首词,也是一首描写江南景色的词。全词以简练的语言、优美的意象、深沉的情感,成功地刻画出了江南春雨绵绵、烟雨蒙蒙、风景如画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景色的深深喜爱和无限眷恋之情。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了遂初园内的景物。开篇两句“小辟花溪,新开芋圃”,描绘了园内的花溪和小芋圃的景象。花溪是园内的一条小溪,溪边有各种美丽的花朵盛开;小芋圃则是园内的一片新开辟的土地,里面种满了芋头。这两句通过对花溪和小芋圃的描述,展现了园内生机勃勃的景象。
过片后三句“幽情更爱吴郎赋,仙人鸾□种池南,岁寒每听清风度”,则转入对园内其他景点的描绘。其中“吴郎”一词指的是古代的吴地才子,这里指代的是园内的文人雅士们。他们在此吟诗作赋,抒发情怀,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而“仙人鸾□种池南”,则是指园内的一座水池旁,有一座仙人雕像,据说是一位仙人在此修炼成仙。每年冬天,人们都会在此听到一阵清新的风声,仿佛是仙人在吹奏乐器。
下片主要是描写园内的自然风光和季节变化带来的景色变化。其中“粉箨初消,霜筠欲舞”,描述了竹竿上白色的纤维刚刚褪去,竹子的节疤部分已经露出来了,仿佛是在跳舞一般。接着“冷云又下疏疏雨”,描绘出天空中飘浮着的乌云逐渐落下,伴随着阵阵小雨,使整个园内更加宁静而美丽。最后一句“烟波迢递不胜愁”,则表达了词人在欣赏美景时所产生的深深忧愁。他不禁想到了远方的人儿,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写园内外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活动,展现了一幅生动而美丽的江南春图。同时,词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