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遹成
《怀岱宗》是清代诗人朱遹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泰山为题材,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之情和对历史的深深怀念。 诗中的“岱宗形胜信雄哉”一句,直接点明了泰山作为五岳之首的地位和其独特的地理、文化优势,强调了泰山在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接着,“万里天门霁色开”描绘了泰山之巅的壮阔景色,万里之外都可见其巍峨壮观的景象。而“秦帝遗碑生绿字
这首诗描绘了华山的壮丽景色。 首句“太华真形在眼中”,意思是太华山的真实形状就在眼前,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其中。这里的“太华”指的是太华山,“真形”则是指真实的样子或者形象。 第二句“烟云回合杳无穷”,形容华山的云雾缭绕,山峦叠嶂,给人一种无限的感觉。这里的“烟云”指的是山上的云雾,“回合”则是指缭绕、环绕的样子,“杳无穷”则是指无边无际。 第三句“扪萝毛女三峰迥”,描绘了攀登华山的情景
怀天台 会稽南去是台州,缥缈群山洞壑幽。 瀑布情翻天姥雨,霞标晓映赤城秋。 漫同太白寻仙隐,且学兴公赋胜游。 瑶草琪花如可问,石梁咫只接重楼。 注释: 怀 思念;怀念。 会稽:古代地名,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 南去:向南走。指诗人从浙江绍兴向南行至台州。 台州:古地名,今属浙江省。 缥缈:形容山峰或云烟等轻盈飘渺的样子。 群山:多座山峰。 洞壑:指山中的深谷和洞穴。 幽:幽静,安静。 天姥
怀衡山 岧峣衡岳接遥天,日丽霞明玉洞前。 七泽涛深连暮雨,九疑峰断锁寒烟。 翠华尚忆巡南极,白昼曾闻降列仙。 我欲振衣千仞上,乘风清啸祝融巅。 注释: 岧峣:高峻、雄伟。 翠华:指皇帝的龙旗。 翠华尚忆巡南极,白昼曾闻降列仙:指唐玄宗曾到南岳衡山祭拜,并在玉女祠前看到过仙女。 清啸:长啸。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朝发珠崖至白壁隔洋作》中的一句诗,全诗如下:“西江潮水东归路
【注释】 崔嵬:高峻的样子。 彭蠡:大泽,在今江西境内。 开士:指僧人,这里指佛教僧侣。 栽杏:种树。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庐山的赞美。首联写庐山高峻雄伟,气势磅礴;颔联写庐山云雾缭绕,山中水鸟成群结队飞来飞去;颈联写山上佛寺众多,僧侣云集;末联写瀑布直泻九天,如笙竽声起,气势恢宏。全诗以“高”、“奇”为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的无限热爱和向往之情。 【译文】 庐山远在天边控制着斗牛区
岱宗形胜信雄哉,万里天门霁色开。 秦帝遗碑生绿字,汉家断简护苍苔。 地临玉女云霞合,峰接莲花日月回。 七十二朝今寂寞,云亭封禅有谁来
岧峣衡岳接遥天,日丽霞明玉洞前。 七泽涛深连暮雨,九疑峰断锁寒烟。 翠华尚忆巡南极,白昼曾闻降列仙。 我欲振衣千仞上,乘风清啸祝融巅
太华真形在眼中,烟云回合杳无穷。 扪萝毛女三峰迥,携屐幽人一径通。 绝壁自浮仙掌露,层峦不断石莲风。 遥看万仞芙蓉色,千载应知造化功
朱遹成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以下将详细介绍朱遹成的生平、作品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基本信息 - 生卒年月:朱遹成生于清朝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代初期。 - 籍贯:他的故乡是江苏省苏州府常熟县。 2. 文学生涯 - 诗词创作:朱遹成以其精湛的诗艺闻名,共创作了5首七言律诗,这些作品被整理成集,供后人欣赏。 - 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