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真形在眼中,烟云回合杳无穷。
扪萝毛女三峰迥,携屐幽人一径通。
绝壁自浮仙掌露,层峦不断石莲风。
遥看万仞芙蓉色,千载应知造化功。
这首诗描绘了华山的壮丽景色。
首句“太华真形在眼中”,意思是太华山的真实形状就在眼前,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其中。这里的“太华”指的是太华山,“真形”则是指真实的样子或者形象。
第二句“烟云回合杳无穷”,形容华山的云雾缭绕,山峦叠嶂,给人一种无限的感觉。这里的“烟云”指的是山上的云雾,“回合”则是指缭绕、环绕的样子,“杳无穷”则是指无边无际。
第三句“扪萝毛女三峰迥”,描绘了攀登华山的情景。这里的“扪萝”指的是攀爬树木,因为华山上有很多树木,所以用“扪萝”来形容。“毛女”是古人对女性的尊称,这里是以华山的形象来比喻女性的美丽,“三峰迥”则是指山峰之间相隔较远。
第四句“携屐幽人一径通”,描述了一位携带鞋子的隐士在华山上行走的情景。这里的“携屐”指的是携带鞋子,因为在山上行走需要鞋子的保护,“幽人”则是隐居的人,“一径通”则是指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往山顶。
第五句“绝壁自浮仙掌露,层峦不断石莲风”,描绘了华山上的绝壁和层层叠叠的山峦。这里的“绝壁”指的是陡峭的山壁,“仙掌露”则是形容山壁上的泉水像仙人的手掌一样晶莹剔透。“石莲风”则是指山上的石头像莲花一样,随风摇曳。
第六句“遥看万仞芙蓉色,千载应知造化功”,表达了诗人对华山美景的喜爱。这里的“万仞芙蓉色”指的是华山上美丽的风景,像芙蓉花一样鲜艳;“千载应知造化功”则是说这样的美景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雕琢才得以形成。
整首诗通过对华山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