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颐
【注释】 瞻:仰视。乔岳:高大的山。元老:指张之洞,曾任两江总督,为国分忧,力主变法维新,曾遭慈禧太后忌恨,被诬陷为“汉奸”,后虽获清政府平反,但因反对袁世凯称帝复辟,又受到迫害。盖棺:棺材盖上。千秋责:千年的责任。域中:指当时中国。斯人:此人。 【赏析】 此诗是作者写给张之洞的挽联。张之洞曾主持洋务,办海军;戊戌政变时,他主张保护光绪皇帝;辛亥革命后,他拥护共和。作者称赞他是一代名臣
月石 月石:即明月石,一种名贵的宝石。《后汉书·张衡传》:“以明月之珠,弹鸣琴,幽人听了,欣然喜。”李善注:“明月,宝名也。珠,玉也。”又《南史·谢灵运传》:“灵运尝持诗板夜行,见新林中似有人,因吟‘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遂唤云:‘唯谢客可与共谈玄理。’云即景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善注:“灵犀,心精也。言心与心有相知之明。又《晋书·陆机传》“每从游处”下
【注释】 次邦宪宣德红梅诗韵:次,第二;邦宪,人名。这首诗是诗人在宣德年间所作的一首咏物诗。 陶公漉酒巾: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末年著名诗人,曾隐居庐山,自号五柳先生。他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吾家世为农,无以为治产业。偶有田五十亩,足以给亲族。”后来,他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 傅粉:搽胭脂。欺白雪:形容颜色洁白。 施朱:指涂抹红妆。阳春:春天。 衣冠:指衣着。侪俗:同一般世俗之人。丧真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理解掌握,以及语言表达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理解把握其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抓住关键词句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最后点出诗句的言外之意即可。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地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绝品花逢绝俗人: - 绝品:极好,上乘的意思。 - 花:这里指梅花。 - 逢:遇到。 - 绝俗人:非常独特、不寻常的人。 - 注释:在最好的梅花中遇到了一位非凡之人。 2. 吟看屡倒接䍠巾: - 吟:吟咏,即诗歌创作。 - 屡:屡次。 - 接䍠巾:古代文人用来遮头或擦汗的头巾。 - 注释:反复吟咏梅花
【注释】 1. 白首:指年老。2. 新陈:泛指食物的新鲜程度。3. 要津:比喻重要的岗位或关键的地方,也指在仕途上处于重要位置。4. 款晤:亲切地见面交谈。5. 交情:友谊。6. 暖于春:形容友情深厚,如同春天一样温暖。7. 冬夜漫长,天色渐暗,诗人与朋友分别后,又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此时两人决定再次会面。8. 犹初仕:仍然处在仕途的初期阶段,指年轻有为。9. 策足如君
【注释】 出历坪铺:经过历尽艰辛的山路。 从来年少怯春寒,老大那堪行路难:从年轻时起就很怯于春天的寒冷,现在到了老境更不能忍受旅途的艰难了。 已去邮亭重下马,少须朝日暖征鞍:已经离开了邮亭,又要下马,太阳快要出来了,要暖和一下征鞍(马鞍)。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中表现作者由年轻到老年的坎坷经历。首句写自己年轻时就怯于春寒,而如今年老体衰,更是难以忍受路途的艰难;二
次邦宪宣德红梅诗韵 玉骨冰肌冷照人,匀红轻浥绛罗巾。 更无凡木能争艳,定向壶中别得春。 久稔新诗能写物,须知樽酒可藏真。 寄声闭户英夫子,体取居尘不染尘。 注释: 玉骨冰肌:形容梅花的质地如玉一般坚硬,肌肤如冰雪一般清纯。 匀红:均匀地涂抹红色。 更无凡木:再也没有任何普通树木可以与它相媲美。 定向壶中:比喻梅花在冬天开放,如同在壶中找到了春天一样。 樽酒:指酒杯中的美酒。 英夫子:英明的君子
注释: 闻寓舍之侧花盛,开口占绝句。 君嫌无伴懒看花,我向花时更忆家。 欲趁芙蓉同一醉,秋江好为送归槎。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历他乡时的即兴之作。 首联两句写诗人听到窗外花开的声音,忍不住要开口作诗一首。 颔联两句写自己因为看到花儿而想起家乡,更加思念故乡。 颈联写诗人想要借喝酒来抒发思乡之情,同时也想借助秋天的江水来送走回家的船只
【注释】 江村:即乡村。 笑语:欢笑声。近黄昏:天色已晚,将近黄昏了。 独向江头望故园:独自站在江边,望着故乡。 漂泊:流离失所。每怜:常感。归去晚:回家晚,回家晚了一些。 解方:方言,指家乡的方言。 【赏析】 这首诗是写游子的思乡之情。首句点明地点,点出时间(黄昏时分),点出了诗人的心情。次句写诗人在江头伫立凝望的情景。第三、四两句,诗人进一步抒写了他思乡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