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獬
在岳阳楼朗吟亭联中,“几老成精,莫怪独行难识我;谁吟不朗,只应飞度未如君”这两句话,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诗句不仅描绘出自然景观的壮丽与诗人的孤独,还体现了人与自然、个体与宇宙之间的微妙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1. 诗句原文: - 几老成精,莫怪独行难识我; - 谁吟不朗,只应飞度未如君。 2. 译文解析: - “几老成精”意味着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后,诗人如同历经沧桑的老者
注释: 黄鹤楼联,指唐代诗人崔颢、李白等人的诗作。 有所愁便写,无可道便罢休,君若问神仙,试想想崔李本事; 一自下故深,百能容故博大,我来望江汉,长殷殷官胡替人。 翻译: 如果有什么忧愁就可以写诗表达出来,没有什么东西可说就可以停止不写了,你如果要问我关于神仙的事情,那就想想崔颢、李白这些人的诗吧! 自从我来到这个地方,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风景,我有百种能力可以容纳万物
【注释】 岳阳楼:在湖南,是古代名胜。文正:即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某条似我: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燕公:指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古文家。得助何人:指韩愈为范仲淹修的《岳阳楼记》。 【赏析】 本诗首句写诗人对登楼的犹豫,次句写江山依旧,只是人事全非。三、四句则由江山而及历史,以范仲淹、韩愈为例,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和怀才不遇的感慨。
杜甫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每眼前望吴楚东南,辄忧防海; 只胸中吞云梦八九,未许回澜。 注释: - 昔闻洞庭水:过去听说洞庭湖的水。 - 今上岳阳楼:现在登上岳阳楼。 - 每眼前望吴楚东南:常常眼前看到东南的吴楚地区。 - 辄忧防海:便担忧海上防御。 - 只胸中吞云梦八九:只是胸中吞下了云梦泽的八九处。 - 未许回澜:不允许江水回旋。 赏析: 《岳阳楼》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
【注释】: 大观园联:指贾府的正门——荣国府大门。 君山拳石:即洞庭君山,是湖南省著名的风景胜地。这里以“君山”比喻贾氏家族,以“拳石”比喻荣国府的大门。 观于海洞庭一抔(pó):即“观沧海”,出自曹操《观沧海》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里用来形容贾府之盛,与大海比肩。“洞庭一抔”则是指洞庭湖
几老成精,莫怪独行难识我; 谁吟不朗,只应飞度未如君。
大如天君山拳石;观于海洞庭一抔。
吴獬不是清代诗人,而是清代诗人之一。吴獬(1740—1803年),字敬亭,号对山、怡云道人、洗心道人,今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人。 吴獬是清代陕甘宁青“三吴”诗人之一,与吴镇和吴澄(吴镇)齐名,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补博士弟子员,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中举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考取举人,但未能通过进士考试。吴獬一生以教书为生,主要生活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
吴獬不是清代诗人,而是清代诗人之一。吴獬(1740—1803年),字敬亭,号对山、怡云道人、洗心道人,今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人。 吴獬是清代陕甘宁青“三吴”诗人之一,与吴镇和吴澄(吴镇)齐名,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补博士弟子员,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中举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考取举人,但未能通过进士考试。吴獬一生以教书为生,主要生活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