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莫便登,先看文正记中,某条似我;
江山只如故,试数燕公去后,得助何人。

【注释】

岳阳楼:在湖南,是古代名胜。文正:即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某条似我: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燕公:指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古文家。得助何人:指韩愈为范仲淹修的《岳阳楼记》。

【赏析】

本诗首句写诗人对登楼的犹豫,次句写江山依旧,只是人事全非。三、四句则由江山而及历史,以范仲淹、韩愈为例,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和怀才不遇的感慨。

这首诗是苏轼对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一首和作,其内容与原篇相仿,但风格迥异。苏轼善于用典,他的诗中常引经据典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这首七言绝句,就巧妙地运用了典故。

开头两句:“楼台莫便登,先看文正记中,某条似我”;意思是说:不要急于登上岳阳楼,还是先看看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里面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啊!这里用典。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他所写的《岳阳楼记》,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某条似我”中的“某条”,指的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概括了作者的心迹,表现了他忧乐天下的胸怀。苏轼在这里用范仲淹的话来勉励自己,表明了自己也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接着两句:“江山只如故,试数燕公去后,得助何人?”意思是说:江山还是那样美丽富饶,但是国家已经没有像范仲淹那样的贤臣了。“试数燕公去后,得助何人”中的“燕公”指韩愈。韩愈因反对佛老之学而被贬谪到潮州,后来被召回朝廷任兵部侍郎。韩愈在政治思想上同王安石一样主张变法革新,在政治上志同道合。苏轼在这两行诗里,借“燕公”(韩愈)之口,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不能为国家效力的遗憾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