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新政,倚重惟公,叹大才槃槃,不图傅说骑箕去;
门下多材,庸驽愧我,恨劳人草草,欲向长沙筑室难。

【注释】

朝廷新政,倚重惟公:朝廷新政,指张百熙任内阁大学士后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惟公:张百熙的字。

叹大才槃槃,不图傅说骑箕去:感叹有才华的人不被重用。盘盘:形容才智横溢,不可限量的样子。傅说(yuè):商朝大臣。《书经》中记载他因辅佐成王治理国家有功而被封在箕地,故称“傅说”。箕(jī):地名,在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

门下多材,庸驽愧我,恨劳人草草:门下有很多人才,我却很惭愧。庸驽(nú):平庸无能。劳人:勤勉的人。草草:匆忙、不周到。

欲向长沙筑室难:想要到长沙去筑房建屋也难以实现。长沙:古地名,在今湖南省。

【赏析】

《挽张百熙联》,此为挽张百熙之作。张百熙为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曾参与戊戌变法等重大历史事件,是晚清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张百熙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病逝,当时作者已辞学部右侍郎之职。诗作以挽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张百熙生前政绩的认可和对其不幸去世的哀悼,同时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期望。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表达对张百熙生前政绩的认可与对其不幸去世的哀悼;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期望。

首联“朝廷新政,倚重惟公,叹大才槃槃,不图傅说骑箕去”,开篇即点明时代背景,指出张百熙作为朝廷重臣,其政绩斐然。然而,作者却感叹这位具有卓越才能的大臣并未得到应有的重用,反而像傅说一样被贬至远方。这里的“大才槃槃”指的是张百熙拥有非凡的才华和能力,而“傅说骑箕去”则暗指傅说曾被贬至箕地,成为历史上的一个典故。这一对比不仅揭示了作者对张百熙命运的同情与遗憾,也表达了对朝廷用人不当的批评。

颔联“门下多材,庸驽愧我,恨劳人草草,欲向长沙筑室难”承接上文,进一步展开对张百熙生平的缅怀。这里提到门下有许多才能出众的人才,但自己却感到惭愧,因为张百熙虽然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终却因政治斗争而被排挤出朝廷。而自己则希望能够继续追随张百熙的脚步,但在现实面前又显得力不从心。这既体现了作者对张百熙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与无奈。

颈联“要知今日之良工,岂无古人之遗泽?幸勿以吾辈为庸奴,各奋其力”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的期待与信心。作者认为当今仍有许多杰出的人才,他们能够继承古人的智慧与经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自己不应该因为个人的处境而感到沮丧或自卑,而是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努力工作,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尾联“呜呼哀哉,尚飨!”(《诗经·小雅·谷风》)是整首诗的终结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张百熙的哀悼与追思。这里使用了《诗经》中的祭词形式,表达了对亡者的一种敬意与悼念之情。同时,“鸣呼哀哉”一词也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亡者的深深怀念。

这首挽联既有对张百熙生前政绩的认可与哀悼,也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期望,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