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诗句原文 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译文注释 孤独的诗人在离别时不饮酒至醉,到达驿站时却寄出了相送的信物。他感到无比凄凉,因为他独自一人走在漫长的小路上,无人陪伴,只有孤独和冷清相伴。他在荆州时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只能独自忍受寒冷的春夜,让寒意充满了他的住所。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表达了他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
【解析】 “重别梦得”是题目,是全诗的线索。“二十年来万事同”,是第一层,写二十年前和梦得的交情。“今朝岐路忽西东”,是第二层,写二十年后与梦得的分手。“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是第三层,写自己的愿望。 【答案】 重别梦得 (一)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注释:二十年来,彼此之间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一切事情都相同。今天却忽然在歧路上分手了,好像东西南北各走各的路。 赏析
【注释】诏:皇帝的命令。追赴:被召去。零陵:今湖南零陵,唐时为郡治,故址在今湖南省零陵县西。亲故:指朋友、熟人或亲属等。纤鳞:细小的鱼。游尺泽:游于池塘中。丹霄:天宫,即仙界。弱羽:鸟的翅膀。次第行看别路遥:依次地观赏,远望别路。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零陵任职期间,曾与当地亲友聚宴,作此诗赠别。 首句“诏追赴都回”,是说皇帝下诏命他回朝。这两句是回忆诗人当年在家乡作客的情景
【注释】 南来:指屈原从楚都郢都返回。 不作楚臣悲:不因为不被重用而悲愁。 修门:指城门,借指国都。 为报春风汨罗道:为了报答楚国的知遇之恩,我要到汨罗江边去。 莫将波浪枉明时: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耽误了国家大政。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在长沙作官时期,曾遭排挤,被贬于湘南的永州,后来又被召回京任职,却再次被贬到南方。这首诗便是作者回京后第二次被贬时的感怀之作
入黄溪闻猿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注释】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前两句写景,一从视觉上写“溪路”,一从听觉上写“猿鸣”;后两句抒情,深沉地道出了诗人难以言状的身世之感和“哀莫大于心死”的极度的惆怅和痛苦。 【赏析】《入黄溪闻猿》是一首描写孤独感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的诗。首句“溪路千里曲”,通过视觉描绘出一条曲折蜿蜒的小溪
【注】桂州:今广西桂林市。钓矶:地名,在湘江中,相传屈原曾在此钓鱼。徐容州:即容州,今广西南宁。子陵:东汉隐士严子陵,名光,避汉世宗讳,改名陵。 【赏析】此诗是诗人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赴桂州途中所作。诗人先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风景画,然后才点明此行的题旨,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句“幽径为谁开”,写诗人来到钓矶时,发现一条被野花点缀、清流环绕的小径。诗人用“幽径”二字形容其僻静
【注释】 登柳州峨山:登上柳州的峨山。 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荒山在秋天的中午时分显得特别空旷寂寥,独自登上去,心中充满迷茫和惆怅。 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我站在这高高的山上,望着西边,那里有一座城,那就是融州。 赏析: 这是一首登临之作,作者登上了柳州的峨山,眼前一片荒凉的景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和迷茫。“独上意悠悠”,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孤独中登临高处,面对茫茫荒野
【注释】 海畔:海边。尖山:陡峭的山峰。剑铓:锋利的剑刃。化得身千亿:化为千万亿个自己。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家乡海滨的山峰如利剑般锋利、挺拔。第二句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时节,触景生情,悲愁满怀的心情。三、四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难点。“若为”两句,是说如果能够化身千万亿个自己,那么就能分散到每一座山上,眺望自己的故乡,以排遣乡愁
再上湘江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再上湘江》。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途中,表达了柳宗元对前途的忧虑和对政治的不满。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和自然的深深依恋和喜爱。诗人通过描写湘江的美景,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他看到了春天的湘江水暖、江水碧绿,两岸杂花生树,青山叠翠
注释: 九扈鸣已晚,楚乡农事春。——九扈鸣,指楚国的九扈山。鸣,指鸟鸣。已晚,指春天已经过去。楚乡农事春,指春天里农民开始耕作。 空待灌园人。——悠悠,指水面波光荡漾的样子。故池水,指旧时的池塘。空待灌园人,指等待灌溉田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