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悴泣相逢。 只令文字传青简,不使功名上景钟。 三亩空留悬磬室,九原犹寄若堂封。 遥想荆州人物论,几回中夜惜元龙。 注释: 衡山(衡岳)新近折断了天柱峰的山峰,士人之间因此感到十分憔悴悲伤,互相相见时都不禁落泪相对。 因为只能以文字来记录和传播这些高尚的品德与才能,而不能让功名成就显赫于世。 只剩下三亩地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释: 衡阳与梦:指李白与友人分手后前往江陵的行程。 十年憔悴到秦京:形容李白长时间漂泊在外,身心疲惫。 谁料翻为岭外行:意思是没想到这次离别竟然会是分别在岭南。 伏波:是指汉代名将马援,他曾在南越郡任伏波将军。 翁仲:是秦始皇墓出土的铜人像
【注释】 瘴江:指广东的广州。瘴气,南方气候湿热之地特有的一种毒雾,使人易生病。 望尽黄茆:黄茆,即黄色的高草,这里形容海平线。意思是说看海平线直到尽头。 潭心:水潭中心。 象迹:大象走过的痕迹。这里比喻鳄鱼。蛟涎:龙的口水,也指蛇的涎水。 射工:一种能射中飞鸟的野兽。 飓母:飓风的女神。 华发:白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岭南江行时写下的。他通过观察岭南的山水风光
《三赠刘员外》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创作的作品。下面是诗句、译文以及注释: - 诗句: 1. 信书成自误:这句话表达了因为书信而犯下错误的意思,可能是因为草率或疏忽导致的错误。 2. 经事渐知非:经过实践和经历,逐渐明白了一些事情的真相,而不是一开始就完全正确。 3. 今日临岐别:在即将分别的时刻,作者与友人依依不舍地告别。 4. 何年待汝归:表达了对友人归来时间的不确定和期待,暗示了对友情的珍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的要求,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情感、手法等方面来分析。“海鹤一为别”,诗人以海鹤喻人,表达了自己对离别之痛的无奈和悲伤之情;“存亡三十秋”表达了自己对离别之痛的无奈和悲伤之情;“今来数行泪,独上驿南楼”表达了自己对离别之痛的无奈和悲伤之情。 【答案】 (1)注释:海鹤:比喻诗人自己。一为别:一次别离。存亡:生死
【注释】 南省:唐时尚书省设在洛阳,故称河南为南省。转牒:指皇帝的诏书。具江:备江,泛指治理江河。圣代:指盛世。提封:指领土疆域。海壖:海边,这里泛指南海。狼荒:边远荒凉的地区。初录:第一次记录或记载。风土记:记述各地风俗风情的书。椎髻:古代一种束发的发式,椎形的发髻。黄茆:黄色的茅草,即黄麻。《周书》是南北朝时萧子显编撰的历史书籍。王会篇:指《周礼·王制》,其中讲到诸侯国之间的会盟和交往。
【注释】 越绝:指《越绝书》。这是汉代刘向的一篇历史文献,记述了春秋时吴国与越国的战争。孤城:指桂林。高舂:《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尝出,上谒桥下。”此处用“坐高舂”比喻静默不语。印文生绿:指砚石上的苔痕,经旬合,即十日后,砚匣留尘,指砚中的墨迹。翡翠、鰅鳙:均属鱼名。桂江:指桂水。丈人:对别人的尊称。 【赏析】 诗中作者自比于隐居在桂林城的隐士。他借题发挥,写自己对世事的淡泊和志趣的高雅
【诗句注释】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得到卢衡州的书信,于是写了这首诗来给他。 临蒸且莫叹炎方:临近蒸阳的地方,暂且不要感叹南方的炎热。 为报秋来雁几行:为了报告秋季到来时有几只南飞的大雁。 林邑东回山似戟:林邑(今越南中部)东边回来的群山像一支支利剑。 牂牁南下水如汤:牂牁江向南流去的水势就像热水一样。 蒹葭淅沥含秋雾:芦苇在秋风中摇曳,发出淅沥的水声,仿佛含着秋天的雾气。 橘柚玲珑透夕阳
杨尚书寄给我的笔,知道是我本样令,请再商榷,以尽其功;就立即献上长句: 裁玉为铦锥作妙形,贮云含雾到达南溟。 尚书旧用裁天诏,内史新将写道经。 曲艺岂能裨损益,微辞只欲播芳馨。 桂阳卿月光辉遍,毫末应传顾兔灵。 注释:1. 截玉为铦(qiān)锥(zhuī)作妙形——用截下来的玉做成尖锐的锥子形状。铦,锐利;妙形,巧妙的形状。2. 贮云含雾到南溟——像云雾一样笼罩着南方的天空,到了南海。贮云
诗句解读 1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早晨我邀请了谢山人一同来到愚池。这里,“谢山人”指的是谢灵运(字公度),他在诗中被描绘为一个超然物外的人。他与诗人一起来到这里,可能是为了寻找精神上的共鸣或者是为了某种特定的活动或仪式。 2. “新沐换轻帻”:刚洗完头换上了新的头巾。这里的“新沐”表明诗人刚刚洗澡,而“轻帻”则是指轻薄的头巾,可能是为了方便在户外活动。 3. “晓池风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