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
诗的逐句释义 设险诸侯地,承平圣主巡。 - "设险":在地势险要的地方。在这里指代雀鼠谷。 - "诸侯地":指的是这个地方是诸侯们争夺的地方。 - "承平":和平、安定的时期。 - "圣主":皇帝或英明的君主。 - "巡":巡视、巡察。 东君朝二月,南旆拥三辰。 - "东君":东方的主宰或代表,这里指皇帝。 - "朝二月":在二月这个时间点进行朝会。 - "南旆":南方的旗帜。 -
注释: -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 这首诗是作者对唐高宗在南郊大礼结束后所举行的宴席的赞美诗。 - 配天昭圣业,率土庆辉光: 这句表达了皇帝的功绩如同天穹一般,普照大地,为百姓带来福祉。 - 春发三条路,酺开百戏场: 春日里,皇帝举办了各种娱乐活动,展示了皇家的奢华。 - 流恩均庶品,纵观聚康庄: 皇帝将恩惠平均地分给每一个臣民,使他们都能享受到幸福。 - 妙舞来平乐,新声出建章:
我们来解析诗句。 清秋发高兴,凉月复闲宵: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的夜晚感到心情舒畅。 光逐露华满,情因水镜摇:月光随着露水而明亮,诗人的情绪也随着水波荡漾。 同时亦所见,异路无相招:虽然我们都看到了同一个月亮,但在不同的道路上,没有人能邀请我们一起欣赏。 美景向空尽,欢言随事销:美好的景色已经消逝,欢乐的话语也随之消失。 忽听金华作,诚如玉律调:忽然听到金门的声音,如同美妙的音乐旋律。
【注释】 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侍臣们所写的一首七言古诗,内容是写皇帝在清晨出发去巡视三乡山的所见所闻。羽卫森森西向秦:指唐军整齐威武,像森林一样向西而去。山川历历在清晨:指唐军在清晨出发后,沿途所见的山河大地。稍卷寒岩树:指天气放晴时,云稍微卷曲起来,使寒冷的岩石上的松柏树木显得更加挺拔。宿雨能销御路尘:指昨夜的降雨能使御路上的尘土被冲刷干净。圣德由来合天道
【注释】 奉和圣制度潼关口号:指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正月,李林甫奏请在关城设制诏曰:“天下险固,惟潼关最要。今置关以制诸侯,非所以安天下也。自今已后,但令诸王出入而已。” 嶙嶙,山石重叠、重叠的石头。故城垒,古时的堡垒或城垒。荒凉,衰败、荒凉。空戍楼,空无一人的城堡或营舍。在德不在险,有德行的人不注重地势险要。方知,才明白、才懂得。王道休,帝王之政。 【译文】
``` 东望何悠悠,西来昼夜流。 岁月既如此,为心那不愁。 诗句释义 “东望何悠悠”:诗人面向东方眺望,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绪与远方的迷茫。这里的“悠悠”,表达了一种深远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西来昼夜流”:诗人转向西方,看到江水日夜不息地流向远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不断前行。 “岁月既如此”:“岁月既如此”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的相关知识进行回答即可。注意本诗中“鸡头西畔洞门开”“陈氏丹升劫仞台”“魅鬼昔年诚誓否?至今犹说鬼肩栽”等句子的关键词的含义。 【答案】 译文:在鸡头山的西边,有一座洞门敞开着,陈氏的丹炉升上高空,高过云霄。从前的魅鬼曾经发过誓,但至今还在传说那鬼肩被砍断的事情。注释
湘江的水流环绕着南岳,我的视线在远处转来转去。 怀着俸禄却不能停歇,瞻望前途又多次经过。 烟雾中的小岛正适合春天眺望,林中猿猴不要夜深才听。 漫长的路途日复一日令人忧虑,孤单的小船天又暗下来。 从此我将浮沉而去,叹息叹息使我身心疲惫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 张九龄笔下忠臣悲歌 1. 仙宗出赵北,相业起山东。 - 描绘唐朝皇帝出自赵国北部,相业则源于山东地区。 - 强调李尚书的出身背景和他在地方上的杰出表现。 2. 明德尝为礼,嘉谋屡作忠。 - 描述李尚书在礼仪方面有着高尚品德,多次为国尽忠。 - 强调其政治才能及对国家的贡献。 3. 论经白虎殿,献赋甘泉宫。 - 叙述李尚书在白虎殿上讨论经典,以及在甘泉宫创作赋文的场景。 -
【注释】 奉和圣制:遵从皇帝的旨意作诗。 经函谷关:指经过函谷关。 函谷:关名,在今河南灵宝县北。 虽云:虽然。 空此:白白地。 置关城:设置关城。 赏析:《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是一首应诏而作的五言绝句。诗人以“奉和”二字开笔,表明自己遵命作诗,其内容是写对皇帝恩泽的感激之情;“经函谷关作”,点明写作的对象。全诗句法谨严,结构完整,意境高远,是唐代宫廷唱和之作中较为典型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