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咏物诗,描写了西泠(今浙江杭州)的美景。诗中以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西湖夜景的美丽与动人。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微波一曲月苍茫,声起西泠叶叶凉。” 注释:微波荡漾,月光朦胧,营造出静谧而深远的氛围;西泠水波荡漾,仿佛在轻声诉说着故事。 赏析:开篇即用“微波一曲”来描绘湖面的宁静,接着用“月苍茫”来渲染夜色
【注释】 西陵:即江陵(今湖北荆州)。 丛兰飞蝶似秋霞,翡翠巢空织素家:丛生的兰花在秋天像秋霞一样美丽,而翠绿色的鸟巢却空空如也,好像织布的人家。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看到的美丽景象:秋天的兰花盛开,犹如美丽的秋霞;翠绿色鸟巢空空,仿佛无人居住。 叶县:古地名,在今河南叶县。双凫舄:指两只野鸭的脚。这句诗描述诗人偶遇两只野鸭的情景。 南阳:古地名,在今河南南阳。钿香车:用金玉装饰的车子
晓发舟至武塘 木影固从混,水云脱众泠。 鱼波已相截,凫景信能冥。 漠慎风聊出,滋深雾渐形。 还思沦异者,何处有湘灵? 注释 - 木影固从混:木影(树木的影子)和水流(水)混合在一起。 - 水云脱众泠:水面上的云彩仿佛脱离了其他凉爽的水汽。 - 鱼波已相截:鱼群在水中相互交错,形成阻隔。 - 凫景信能冥:野鸭在水面下的景象显得幽深。 - 漠慎风聊出:天空中偶尔出现一丝微风。 - 滋深雾渐形
【诗句】 1. 感尔多霜气,辞秋遂晓名。 2. 梅冰悬叶易,篱雪洒枝轻。 3. 九畹供玄客,长年见石英。 4. 谁人问播落,自起近丹经。 【译文】 我感慨你承受了太多的寒冷,告别秋季之后你的早晨更加明亮。 梅花上挂着晶莹的冰珠,叶子在寒风中摇曳,显得格外轻盈。 篱笆旁的雪花轻轻洒在你的枝头,仿佛给你披上了一层轻柔的外衣。 秋天你独自盛开九个庭院,为那些神秘的客人带来无尽的惊喜和喜悦。
【注释】 柴门:指简陋的门。微悟:微妙的领悟。 别有才:另有一种才能。 谁解爱:谁知道喜爱。 幽径长莓苔:幽静的小路上生长着青苔。 【赏析】 这是一幅山水人物图卷的题咏,诗中抒发作者对这幅作品的喜爱之情和赞赏之意。 “为得风骚趣”,首句点明题画之旨。“风骚”即指文采风流,是古代文人雅士所推崇的文学境界。诗人在此处表明自己作画是为了追求那种高洁、脱俗的艺术趣味。“柴门”三字,用一“迥”字
【诗词】 西陵十首 九疑弱水共沉埋,何必西泠忆旧怀。 玉碗如烟能宛转,金灯不夜若天涯。 山樱一树迷仙井,桃叶干条渺凤钗。 万古情长松柏下,只愁风雨似秦淮。 【注释】 1. 西陵:指南京,古代称南京为“西陵”。 2. 九嶷:山名,传说中舜帝葬于此地。 3. 弱水:神话中的河流,相传流入北海。 4. 西泠:杭州的别称,这里指西湖。 5. 宛转:柔美的样子。 6. 金灯:明亮的灯光。 7. 山樱
诗句:游丝一半蝶惊回,故似飘花入树来。 译文:春天的游丝随风摇曳,蝴蝶被惊扰后飞回,仿佛是飘落的花瓣进入了树木。上巳节的时候,我们何必去射马苑呢?清明时节,斗鸡台依旧是人们娱乐的地方。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中运用“游丝”、“蝴蝶”、“飘花”等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日里的美好。同时,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上巳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淡然态度
【注释】 凉散碧梧影:清凉的风把碧绿的梧桐树的影子吹散。 横琴每夕昏:每天傍晚,我常常弹起琴来,琴声悠扬。 静涵千涧水:静静地倾听着山涧中的水流。 坐送隔溪云:坐着欣赏远处山间的云雾。 仙乐钧天梦:像神仙一般的音乐,仿佛是在天上。 秋声落雁群:秋风吹过,大雁在空中飞翔。 绮寮风细细:绮丽的庭院中,风儿细细地吹着。 香沁藕丝裙:荷花的香气,渗透了藕丝般的裙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水画的诗
这首诗是一幅山水人物画的题诗。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将画面中的景物描绘得生动传神。 第一句“一重空翠一重烟”,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神秘的感觉。第二句“楼阁三层小洞天”,则描绘了楼阁高耸入云,宛如仙界一般的美丽景致。第三句“才子最宜花眷属”,表达了诗人对才子与美人相伴的向往之情。第四句“仙人兮结月婵娟”,则将仙人与月亮相联系,形容其美丽、高洁。第五句“那无俊语酬春色”
秋日,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沉思的时刻。在古代诗歌中,秋天常常被视为一个富有哲理和感慨的时期。它既是大自然轮回的一部分,也是诗人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 望之规所务:“望之”,即远观或仰望,这里可能是作者站在高处,俯瞰周围景物时的感受。“规”即规划或设计,表示对事务的深思熟虑。“所务”指所做的努力或任务。整句诗表达了作者站在高处,审视四周时对事物规律性的理解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