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得风骚趣,柴门迥不开。
人从尘外见,诗向静中来。
消息须微悟,推敲别有才。
吟成谁解爱,幽径长莓苔。

【注释】

柴门:指简陋的门。微悟:微妙的领悟。 别有才:另有一种才能。 谁解爱:谁知道喜爱。 幽径长莓苔:幽静的小路上生长着青苔。

【赏析】

这是一幅山水人物图卷的题咏,诗中抒发作者对这幅作品的喜爱之情和赞赏之意。

“为得风骚趣”,首句点明题画之旨。“风骚”即指文采风流,是古代文人雅士所推崇的文学境界。诗人在此处表明自己作画是为了追求那种高洁、脱俗的艺术趣味。“柴门”三字,用一“迥”字,将柴门紧闭的景象形象地勾勒出来。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画中人与物清幽绝俗之美的向往,同时亦暗寓出诗人自身不羁放逸的个性。

“人从尘外见,诗向静中来。”第二联写画中之人。诗人以“人从尘外见”来形容画中所描绘的人物,意指人物超然物外,不受尘世纷扰的影响。而“诗向静中来”则进一步强调了画面的宁静美。整联诗句不仅赞美了画中人的形象,更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心境宁静之美的向往。

“消息须微悟,推敲别有才。”第三联紧承上联,诗人通过“消息”(指作品中隐含的哲理或情趣)、“推敲”(比喻对诗意的深入挖掘和琢磨)等字眼,表达了自己对画作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这两句诗既是对画面中蕴含深意的赞叹,也是对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独到的思考和探索的肯定。

“吟成谁解爱,幽径长莓苔。”尾联诗人自问自答,表达了一种无奈之感。他反问:“谁能理解我内心的感慨?”接着又回答:“只有那幽静的小径上的青苔能够见证这份情感。”这句诗既流露出诗人对孤独寂寞的感慨,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画中人、物以及诗人自身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雅艺术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