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梧
诗句原文: 林雾陪黄昏,月浸寒香冷。 可是罗浮人,来立梅花影。 翻译: 树林里的薄雾与黄昏相伴,月光透过寒冷的香气显得格外清冷。 然而那来自罗浮山的人,站立在梅花的影子中。 关键词注释: - 林雾:树木的雾气。 - 黄昏:太阳落山时的自然景象。 - 月浸寒香冷:月亮的光芒照在寒冷的香气上,形成一种冷冽而清幽的氛围。 - 罗浮人:可能指的是来自罗浮山的人。 - 梅花影:梅花的影子
【注释】 1、同治戊辰:清穆宗同治帝的第二个年号。 2、湘文观察:指湘文公,湖南长沙人,曾任衢州知府。 3、有书见招:即有书信相邀。 4、事牵率:因事而耽搁。 5、最经意处难穷述:最值得注意的地方难以描述尽。 6、会料君来有好诗:我估计你回来时一定有很多好诗。 7、乱石欹松:形容山石错落,松树斜倚。 8、晴岚烟嶂:晴朗的天空和烟雾迷蒙的山峰。 9、严陵台下滩声急:严陵湖在杭州西郊
【注释】 己巳:即乾隆三十四年(1769)。新春:新年,春节。华亭:今属上海市。将:送别。之:到。三衢:指浙江衢州府,在今浙江省西南部。适:往。黄君雪轩:诗人的友人黄大痴。自申江归里:从上海乘船回到家乡。时相顾谭悉迩年海上风景迥异昔时并持其近作书画各臻其妙:近来海上风景迥然不同,过去我们在一起时都各有创作。近作:指近期创作的书画作品。海天烟月:泛指海边景色,如海天、烟云、月光等景象。咏:写诗
【注释】己巳:即万历四十五年。新春:农历二月初一,也称为春节。客华亭将之三衢,适黄君雪轩:在华亭作客期间,去三衢拜访黄君雪轩。申江:指浙江的松江。迩年:近年来。海上:此处指浙江一带。风景迥异昔时,并持其近作书画各臻其妙:近来海上风景和以前大不相同,并且你的书画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倚韵率成三律:我依仗着韵脚,随手写就三首诗。聊志钦佩:聊以表达我的敬意。兼以留别
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在游览富春山时,看到万道流泉和数峰飞雨,以及一峰晴空的美景。他感叹自己没有机会像那些山水爱好者一样,尽情地欣赏这些美丽的景色。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富春山的热爱,以及对与朋友共同游览的愿望。 百道流泉万道鸣,数峰飞雨一峰晴。 百道流泉指的是山上的溪流有百条之多,流泉的声音如同万道雷鸣。数峰飞雨则是指山上的雨滴如同数不清的山峰般飞溅。一峰晴则是指其中一座山峰在雨后显得格外晴朗
这首诗是作者在衢州期间,看到沿途的山景,有感而发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plaintext 思游富春久矣同治戊辰秋湘文观察守衢州有书见招以事牵率次年春始成行沿途看山得诗四首 其一 ``` 注释:作者已经很久没有去富春了,因为当时正处在同治戊辰年(1878年),秋天的时候,湘文观察在衢州守城,他写信给作者邀请他过去。但是因为有事情要去做,所以没能过去。到了第二年春天
诗句 1. 莫言海上风光变,才信人闲流俗宜。 注释:不要以为海上的风景会发生变化,只有真正理解了人闲适的心境,才能体会到流俗之适宜。 赏析:诗人通过此句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观不变的认识,强调的是人的心态对于风景的感受。 2. 高处登临天亦忌,静中参悟道何疑。 注释:在高处眺望时,天空似乎也有忌讳,而当心境平静下来的时候,关于“道”的疑惑也消失了。 赏析: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人生哲学的理解
这首诗是作者在客居他乡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感受。 其三: 无端好友客中散,几许良辰愁里过。 人事始知欢会少,旅怀最苦宿逋多。 重逢旧雨分难忍,才遇新交别奈何。 酒分诗情缘不遇,独怜一棹放烟波。 注释: 1. 无端好友客中散:意为没有预料到的老朋友都离开了。 2. 几许良辰愁里过:意味着许多美好的时光都在愁绪中度过。 3. 人事始知欢会少
注释: 翠竹清含露,疏林淡着烟。 这是对竹林和树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临池写明月,对此静如禅。 这是对作者在水池边写诗、欣赏明月的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感受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翠竹、疏林、明月等景物,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通过对自己在水池边写诗、欣赏明月的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他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题松泉图呈假芳山星使松树在风中沙沙作响,山峰上云雾缭绕即将下雨。 落松泉水声潺潺,仿佛与幽人诉说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