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
大人先生乃悠悠地叹道:“若之云,尚何通哉!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天地制域于内,而浮明开达于外。天地之永,固非世俗之所及也。吾将为汝言之。” 于是大人先生开始讲述他的见解和哲学思想: “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复颠倒,未之安固。焉得不失度式而常之?天因地动,山陷川起,云散震坏,六合失理,汝又焉得择地而行,趋步商羽?往者群气争存,万物死虑
大人先生传 先生既申言,天下之奇者异之,慷慨者高之。其不知其体,不见其情,猜耳其道,虚伪之名。莫识其真,弗达其情,虽异而高之,与向之非怪者,蔑如也。 至人者,不知乃贵,不见乃神。神贵之道存乎内,而万物运于天外矣。故天下终而不知其用也。 逌乎有宋扶摇之野。有隐士焉,见之而喜,自以为均志同行也,曰:“善哉!吾得之见而舒愤也。上古质朴纯厚之道已废,而末枝遗华并兴。豺虎贪虐,群物无辜,以害为利
大人先生传 大人先生,盖老人也,不知姓字。陈天地之始,言神农黄帝之事,昭然也;莫知其生年之数。尝居苏门之山,故世或谓之闲。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其视尧、舜之所事,若手中耳。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行不赴而居不处,求乎大道而无所寓。先生以应变顺和,天地为家,运去势隤,魁然独存。自以为能足与造化推移,故默探道德,不与世同。自好者非之,无识者怪之,不知其变化神微也。而先生不以世之非怪而易其务也
大人先生披发飞鬓,衣方离之衣,绕绂阳之带。含奇芝,嚼甘华,吸浮雾,餐霄霞,兴朝云,扬春风。 译文:大人先生披散着头发,穿着飘逸的衣服,系着五彩的绶带。他嘴里咀嚼着奇草,品尝着甘甜的果子,呼吸着漂浮的云雾,吞食着美丽的天空,振奋着春天的风气。他驰骋在太极之东,遨游于昆仑之西,抛弃了缰绳,流连于唐、虞时代的都城。他茫然地思考,怅然若失,慨叹道:“唉!时机不如岁数,岁数不如天时,天时不如大道
【注释】 大人先生:指古代的圣人。传:传述。 盖陵天地而与浮明遨游无始终,自然之至真也:《庄子·逍遥游》中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等语,意谓圣人能顺应自然,超越世俗,达到一种自由自在的境界。这里以“自然之至真”来形容先生的高远。 鸲鹆(Qūyu)不逾济,貉(hòu)不度汶(mén):传说中,鴯(qú),即鸲鹆鸟;貉是哺乳动物。它们都生活在陆地上,不会渡过河流和山涧
夜半不能寐,起身弹鸣琴。 薄帷映明月,清风拂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何所见?忧思独自伤。 注释: - 夜中不能寐:夜晚难以入睡。 - 起坐弹鸣琴:起床坐下后弹奏乐器,表达内心的宁静或寂寞。 - 薄帷鉴明月:薄薄的帷幔映照出明亮的月光。 - 清风吹我襟:清凉的风轻轻拂过衣襟。 - 孤鸿号外野:孤零零的大雁在野外悲鸣。 - 翔鸟鸣北林:飞翔的鸟儿在北方树林里鸣叫。 - 徘徊将何见
诗句如下: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还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释介绍: - “林中有奇鸟”:描述了一只奇异的鸟儿在树林中栖息的景象。 - “自言是凤凰”:鸟儿自称是凤凰,暗示其高贵的身份和非凡的才能。 - “清朝饮醴泉”:指这只凤凰在清晨时分饮用甘甜的泉水。 - “日夕栖山冈”
阳和微弱阴气竭。 海冻不流绵絮折。 呼吸不通寒冽冽。
天地解兮六合开。 星辰陨兮日月颓。 我腾而上将何怀。
生命辰安在,忧戚涕沾襟。 高鸟翔山冈,燕雀栖下林。 青云蔽前庭,素琴凄我心。 崇山有鸣鹤,岂可相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