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
【注释】 西垣:中书省西侧的墙。草诏:起草诏书。南宫:指尚书省,即中书省。忆上才:怀念皇上的才华。月临兰殿出,凉自凤池来:月光照临在翰林院,凉意从凤池宫传来。凤池宫是皇帝读书的地方,故称凤池。松桂生丹禁、鸳鹭集云台:皇宫里长着松树和桂树,凤凰和仙鹤聚集在云台上。托身:寄身,依附。各有所:各自有所依附。相望:互相望着。徒徘徊:白白地徘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寄给刘员外的一首七言律诗
注释: 送唐明府赴溧水:送你唐明府到溧水去。 三为百里宰,已过十馀年:你在地方任职三年,已经十五年了。 祗叹官如旧,旋闻邑屡迁:只是感叹官职还是一样,不久听说你的县城几次迁移。 鱼盐滨海利,姜蔗傍湖田:海边有捕鱼和晒盐的利源,湖边有种植甘蔗和橘子的田地。 到此安氓俗,琴堂又晏然:来到这里安定了百姓的生活,你的琴堂又恢复了宁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一封赠别诗。全诗四句
【注释】 驻:停留。游骑:指在春天的景色中游玩的骑士。晚景:傍晚时的景色,即傍晚。澹(dàn)山晖:淡青色的山影。清泠子:指晋代隐逸之士张志和,他隐居于浙江镜湖上,自号“渔父”或“烟波钓徒”。掩:关闭。荒园扉:荒芜的园门。草木雨来长:草木因雨水而长得更加茂盛。里闾人到稀:乡间的人逐渐稀少。 【赏析】 《寄裴处士》是一首五律诗,写诗人在与朋友相聚时作客的惆怅之情。全诗以时间为线索
去马嘶春草,归人立夕阳。 元知数日别,要使两情伤。 注释: - 去马嘶春草:形容马儿在春天的草地上奔跑时发出的声音,象征着离别的痛苦和不舍之情。 - 归人立夕阳:描述即将离开的人站在夕阳下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 元知数日别:意为知道这次分别可能只有几天时间,但却让人感到十分难过。 - 要使两情伤:强调这次分别不仅让诗人感到悲伤,也让两位朋友之间的情感受到了伤害。 赏析
诗句释义: - “有色同寒冰”:描述瑠璃(琉璃)的颜色,它的颜色冷清如冰,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 “无物隔纤尘”:强调瑠璃的透明和纯净,没有杂质,像一层轻薄的尘埃一样。 - “象筵看不见”:比喻瑠璃的表面平滑,以至于在光影下难以看清细节。 - “堪将对玉人”:形容瑠璃的晶莹剔透,与美丽的女子相映生辉。 译文: 瑠璃的颜色如同冰冷的冰雪,纯净透明,没有任何杂质。它的表面光滑得仿佛是轻纱般的细尘
诗句释义: 1.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描述的是秋天的夜晚,荷叶上一滴露水,在寂静的夜晚中,仿佛是天空中的星星坠落到地面上。这里的“秋”指的是秋天,“荷”指的是荷叶,“一滴露”指的是荷叶上的露水,“清夜”指的是深夜,“坠玄天”则是指如同从天上掉下来一样,这里用“玄天”来形容露水的神秘和美丽。 2.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这是对露水形状的描绘,它可能在未来被放置在玉盘中观察其形状时
诗句: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译文:前面的船已经遥远模糊不清,将要渡过淮水可渡船已走,有谁来陪伴我? 注释:前舟(船只)已眇眇:前面的船已经遥远模糊不清。欲渡谁相待:想要渡过淮水可渡船已经离开。 赏析:诗人独自北行,对广陵的亲故怀有一种深沉的感情。但这种感情,表现了一种无奈和孤独,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期盼和渴望。这首诗通过描绘淮上秋景和渡口的离别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关切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五言古诗,创作时间不详,但这首诗作于诗人赴任广陵期间。诗中以简练的笔墨描绘了诗人在淮河边上的情景,抒发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该诗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前舟已眇眇:“前舟已眇眇”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抵达淮河岸边时,前方的船只已经模糊不清,无法继续前行的无奈与孤独。诗人站在河岸之上,面对着茫茫的淮河,心中不免涌起一股迷茫和无助。 2.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横吹曲辞长安道 汉家宫殿含云烟,两宫十里相连延。晨霞出没弄丹阙,春雨依微自甘泉。 注释:汉朝的宫殿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两座宫殿相距十里相望。早晨的霞光在宫殿上缭绕,春天的细雨从甘泉宫落下。 译文:汉朝的宫殿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两座宫殿相距十里相望。早晨的霞光在宫殿上缭绕,春天的细雨从甘泉宫落下。 赏析
【注释】 雁门:山名,在今山西省代县。 马邑:古县名,故城在今山西省朔州县东北。 突厥三台:指唐初李靖征服突厥的三处地方:灵州、定襄、天山道。 【赏析】 这是一首写征戍边关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雁门山的壮丽景观及边关战士的生活情景,表现了他们英勇善战、忠于朝廷的精神风貌。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意境雄浑阔大,富有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开头二句“雁门山上雁初飞,马邑阑中马正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