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友人离别前后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意。 “相和歌辞相逢行”,首句开门见山,点明题旨,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诗。“相逢”两字,把离别与相遇巧妙地联结在一起。 “二十登汉朝,英声迈今古。”诗人说这位朋友从二十岁时就开始在汉朝做官,他的声名一直高扬,直到现在,他的名字仍被人传颂。这两句是对对方才德的赞美。 “适从东方来,又欲谒明主。”友人刚刚回到家乡
鼋头山神女歌 鼋头之山,直上洞庭连青天。苍苍烟树闭古庙,中有蛾眉成水仙。 水府沈沈行路绝,蛟龙出没无时节。魂同魍魉潜太阴,身与空山长不灭。 东晋永和今几代,云发素颜犹盼睐。阴深灵气静凝美,的砾龙绡杂琼佩。 山精木魅不敢亲,昏明想像如有人。蕙兰琼芳积烟露,碧窗松月无冬春。 舟客经过奠椒醑,巫女南音歌激楚。碧水冥空惟鸟飞,长天何处云随雨。 红渠绿蘋芳意多,玉灵荡漾凌清波。孤峰绝岛俨相向
【注释】:江上柳:江边之柳。青青为谁春:青青的柳条,究竟为谁而春?借问:请问。莫道:不要说。要非:不要说不是。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思妇之作。诗中女主人公以江上之柳起兴,抒发了怀人之情;接着以“不见昨日人”作结,表达了对远人不归而怨恨的心情。全诗构思新颖,语言朴素,情深意切,感人肺腑,堪称唐人七绝中的佳品。 《有所思》是一首思妇题材的七言绝句。诗人以江上之柳为线索,通过联想、想象、拟人等手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根据要求作答。 本题中需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注意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二是注意关键字词的解释;三是翻译时要忠于原诗
这首诗的原文是: 迢迢芳园树,列映清池曲。 对此伤人心,还如故时绿。 风条洒馀霭,露叶承新旭。 佳人不再攀,下有往来躅。 逐句解析如下: 1. 迢迢芳园树,列映清池曲。 - "迢迢"形容距离遥远,比喻芳园树高大而遥远,与清池曲形成对比。 - "芳园"指美丽的园林,通常指代美好的环境或者场所。 - "列映"表示清晰地反射或者映射。 - "清池曲"可能是指清澈的水池或者池塘
【注释】 杂曲歌辞上皇三台:指《上皇中二台》。不寐:不睡。倦长更:夜深了还不得入睡。披衣:穿衣。出户行:走出门来走走。月寒、秋竹冷:月色寒冷,秋竹也感到清冷。风切夜窗声:风吹动窗户的声音,切切有声。 【译文】 夜已很深还睡不着觉,只好披衣出户散步。 秋夜的月光寒冷,清冷的竹林瑟瑟发抖;夜风阵阵,吹得窗外的树叶沙沙作响。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深夜独行于户外的诗作。诗人在夜晚难耐寂寞,便披衣而出
答:回答。 畅参军:畅,字子畅,曾任参军,即武官中的小校,后为中军司马。 秉笔振芳步:拿着笔,振臂高呼,意气风发地向前走。秉笔,持笔;振芳步,振臂高呼。 少年且吏游:年轻的我,暂且在衙门里做官。且,暂且;吏,官吏。 官闲高兴生:官闲无事,心情舒畅。 夜直河汉秋:夜里值班直到银河西落的秋天。直,值勤;河汉,天河;秋,秋季。 念与清赏遇:想到能遇到一个清高的知己。念,思念;清赏,高尚的欣赏;遇,遇到
一年的老去,明日后的花开。 未报长安平定,万国岂得衔杯。 注释: 1. 老去:一年又一年地变老。 2. 后日:明天之后的日子。 3. 花开:比喻新的希望或生机。 4. 未报:没有报告或回报。 5. 长安:这里指代国家或朝廷。 6. 平定:平静安定。 7. 衔杯:口含酒杯,表示庆祝或欢庆的心情。 8. 冰泮pàn:也作‘冰冸’,指冰雪融化。 9. 寒塘:寒冷的池塘。 10. 百草皆生
诗句输出: 冰泮寒塘始绿,雨馀百草皆生。 译文输出: 冰开始融化了,冷清的池塘终于迎来了绿色。雨水充沛之后,各种草木都开始生长了。 关键词注释: - 冰泮:冰开始融化 - 寒塘:冷清的池塘 - 雨馀:雨水充沛 - 百草:各种花草 - 皆生:都有生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到来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句“冰泮寒塘始绿”便描绘出一幅冰融水暖
【注释】 1. 古刀:指古剑。 2. 寒锋:剑刃锋利如冰。 3. 青槭槭:形容剑的色泽青翠,闪烁着寒光。 4. 平陵客:指古代游侠之士。 5. 时代不可知:意喻社会变迁无常,难以把握。 6. 千痕万穴:形容剑身上有许多痕迹和孔洞。 7. 泥沙: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8. 纵横鳞甲相参差:形容剑身上的装饰品交错排列。 9. 灵知所适:指古物具有灵气,能指引主人找到所需之物。 10. 貂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