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这首诗似乎是写给一位侍郎的,内容涉及友谊与离别,以及个人境遇的变化。 诗解 第一句 三山有琼树,霜雪色逾新。 - “三山”:通常指蓬莱、方丈、瀛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山,这里用来象征高远和纯洁的友谊。 - “琼树”:指珍贵的树,如美玉般珍贵,常用来形容高尚的品质或美好的事物。 - 霜雪色:形容树的颜色清新而明亮,也象征着纯净和不染尘埃。 - “逾新”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室虚多凉气,天高属秋时。 - 注释:室内空旷,感到凉风习习;天空高远,秋天的气息弥漫。 - 译文:室内空旷,我感到阵阵凉意;天空高远,秋天的气息弥漫。 2. 空庭夜风雨,草木晓离披。 - 注释:庭院中夜里风雨交加,早晨草木被风雨吹得凌乱。 - 译文:庭院中夜里风雨交加,早晨草木被风雨吹得凌乱。 3. 简书日云旷,文墨谁复持。 - 注释:书写的日子云朵飘散
注释:树林中夜色渐深,西廊上挂着纱灯。时常怀念长松下的山僧,独自坐在寺院中。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表达了诗人对长松和山僧的深切思念之情。首句“林院生夜色”,描绘了夜晚林间的宁静景象,为全诗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第二句“西廊上纱灯”则点明了时间是在夜晚时分,纱灯在西廊上闪烁,增添了一丝神秘感。第三句“时忆长松下”,诗人不禁回忆起那棵长松,那是他曾经度过无数个日夜的地方。最后一句“独坐一山僧”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要点、分析诗歌情感以及赏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根据要求对诗歌进行逐句解读,最后指出诗句中包含的关键词并加以赏析。 第一句:寒食日寄诸弟。寒食是清明节前一两天,人们禁火扫墓,所以叫“寒食”。这首诗写的是在寒食节时写给弟弟们(诸弟)的一首诗。 第二句:禁火暧佳辰,念离独伤抱。这里指寒食时节
【注释】 ①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此时阳光斜射,白昼最短。 ②寄京师:寄信给居住在京城的兄弟。 ③兼怀:同时思念。 ④徒令:徒劳地。 ⑤羁旅:指旅途劳顿。 ⑥子月:指冬至。 ⑦阳景:日光。 ⑧时节感:因时序变迁而产生的感慨。 ⑨私燕席:私人宴饮的酒席。 ⑩彻夜未眠(阑):直到天明。 ⑪邃幕:幽深的帐幔。 ⑫孤灯:一盏孤独的灯火。 ⑬川途:旅途。 ⑭恍悠邈:渺茫遥远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与形式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内容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再结合注释、标题等进行赏析。 第一句“一从守兹郡”,意思是自从我来到此地做太守以来,第二句“两鬓生素发”意思是我的头发已经白了,这两句是说自来到此地做太守以来,自己年华已逝,鬓发已苍。 第三句“新正加我年,故岁去超忽”,意思是新年刚过又到了旧的一年,时光匆匆,如水流逝,这两句是说时间过得太快了。
【注】 南宫:中书省(宰相办公处)。粉闱:指翰林院。 【赏析】 这首诗是寄给刘郎中的。 开头两句,说与刘郎中相闻已经二十年,但平生不得施展。“二十载”,说明时间之久,“不得展”则表现了诗人对知己朋友的渴望和怀才不遇的心情。 “一夕南宫遇”,意思是说在一个夜晚在京城中书省遇到刘郎中,“聊用写中情”,是说借以倾吐自己的衷肠,即抒发自己的感情。这一句是全篇诗的关键所在,它表明诗人与友人的交往是偶然的
三月三日寄诸弟兼怀崔都水暮节看已谢,兹晨愈可惜。风澹意伤春,池寒花敛夕。 对酒始依依,怀人还的的。谁当曲水行,相思寻旧迹 译文及注释 三月三日寄诸弟兼怀崔都水 在暮春时节看到已经凋落的花叶,早晨时分更觉得遗憾。 春风轻轻掠过,让人感伤春天即将逝去;池塘寒冷,花朵在黄昏时收敛。 面对佳酿,我不禁开始怀念远方的亲人,心情愈发惆怅。 谁能在这曲水流觞之时行走,寻找旧日的回忆? 赏析
郡斋赠王卿 无术谬称简,素餐空自嗟。 秋斋雨成滞,山药寒始华。 濩落人皆笑,幽独岁逾赊。 唯君出尘意,赏爱似山家。 注释: - 无术谬称简:没有能力或手段,只能随意称呼别人。 - 素餐空自嗟:白白地吃饭,却不为任何事物付出努力或贡献。 - 秋斋雨成滞:秋天的斋房因为雨水而变得潮湿停滞不前。 - 山药寒始华:山药在寒冷的环境中才能开始开花。 - 濩落人皆笑:指自己被众人嘲笑或看不起。 -
这首诗是王绩在郡斋中感怀秋天时寄给诸弟的。首句“首夏辞旧国”,意思是在初夏时节告别故乡;次句“穷秋卧滁城”,意思是在深秋时分躺在滁州城里。第三句“方如昨日别”,意思是刚刚就像昨天那样告别;第四句“忽觉徂岁惊”,意思是忽然感觉到岁月已经过去。接下来是“高阁收烟雾,池水晚澄清”,意思是高高的阁台上烟雾散去,池中的水到了傍晚也变得清澈。第五句“户牖已凄爽,晨夜感深情”,意思是门户窗户已经清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