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诗句:“灯火已收正月半” 译文:元宵节的夜晚,随着最后一盏灯被熄灭,正月十五的夜晚也渐渐走到了尽头。山南山北的花在夜色中显得有些凌乱,仿佛在迎接新的开始。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凄凉的节日结束时刻。"灯火已收"意味着节日的庆祝活动即将结束,而"正月半"则特指农历正月十五日的晚上。这里的景色和氛围都透露出一种淡淡的离别之感与岁月更迭的感慨。王安石通过这样的表达
【注释】 鬓底:鬓发之间。青春留不住:指青春年华易逝,无法挽留。功名薄似风前絮:功名像风中飘飞的柳絮一样,轻如鸿毛,难以把握。瓮头春没数:指春天在瓮中已经过了一两年了。何似(hé sì)瓮头春没数:与“瓮头春”比较,不如在瓮中度过春天更好。都占取:都占据了。只消一纸长门赋:只需要写一篇《长门赋》就足够了。寒日半窗桑柘暮:寒日斜照,半窗都是桑树和柘树,天已晚。倚阑目送繁云去
注释: 恰则:恰好。小庵:小房屋。贪睡著:贪着睡觉。一点儿春吹去却:春天的风吹过去之后。香约略:花的香气隐约可见。黄蜂犹抱红酥萼:黄蜂还在抱着花蕊,仿佛抱着一个熟透的桃子。绕遍寒枝添索寞:在寒枝上盘旋。索寞:孤独寂寞的样子。却穿竹径随孤鹤:又穿过竹林的小径,跟着一只孤单的鹤。守定微官真个错:固守着微不足道的官职,实在是错了。从今莫:从今以后。从今莫负云山约:从此再也不辜负那云山间的约定。 赏析:
注释:渔家傲·戊寅冬,以病告卧潜玉,时时策杖寒秀亭下,作 年少莫寻潜玉老。无才无艺烦君笑。暖过茅檐霜日晓。休起早。竹间尽日无人到。 别径小峰孤碧峭。曲沟浅浸寒清绕。此老相看情不少。浑忘了。浑教忘了长安道。 赏析:这是一首词人隐居后写的词。上片写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喜爱,认为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下片写自己与友人的交往,表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词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写和比喻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凤归林”、“塞鸿秋”、“木兰花慢”等。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杨子津:古渡口名。在今江苏高邮市南。风色暮,天色将晚。孤舟渺渺:指船行于江面之上,孤零零地。佳人临别处:佳人即所怀念的人。此处指自己。愁反顾:回头看。青山几点斜阳树:夕阳的余晖照在山上,山间有几处树木。可忍,如何能够忍受。无定据:没有根据。天涯,这里指故乡。已听边鸿度:听到远处的大雁叫声。边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对诗作进行赏析。本首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写寻梅踏雪城南道追忆旧游人已老,欢更少,孤怀拟共谁倾倒。 “渔家傲”为词牌名,此处是词的标题。 词中“霁晓”“天渺渺”“寒草”三句写出了秋日的景色。“平野低寒草”,意思是说在秋日里,天气寒冷,平原上的草都低垂下来。 “渐过初冬时节好”一句
渔家傲 冷叶啼螀声恻恻。银床晓起清霜积。魂断江南烟水国。书难得。相思此意无人识。 绿鬓金钗年少客。愁来懒傍菱花侧。雾阁云窗闲枕席。情何适。杯盈珠泪还偷滴。 注释: - 寒叶、啼螀(jiān)声:寒冷的树叶在风中摇曳发出凄切的鸣叫,啼螀是蝉的古称。 - 银床:银色的床。 - 清霜积:早晨起床后,地上的霜已经积得厚厚的。 - 魂断:形容心情极度悲伤,仿佛魂魄都断了一样。 - 江:指长江
渔家傲 烛火映照花光明如白昼,罗帏夜出倾城秀。红锦纹茵上,双凤相对斗。看舞后,腰肢宛胜章台柳。 波光流转,金樽笑捧纤纤袖。一阵粉香飘散酒,更漏已久。独自归时消魂独,时光如流水匆匆逝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求学生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意,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诗的译文为:十里外的寒塘刚刚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涤。采莲的船儿上,有谁家的少女?秋水连着天空,迷迷茫茫地笼罩着远处的树影。傍晚时分,天光暗淡,船头迷失了归路。她把兰舟系泊在深幽的小洲上,静静地住下来。歌声惊散了鸳鸯伴侣双双相依的身影。水面上的清风和雾气中弥漫的香气
【注释】 画鼓:指用鼓声伴奏的歌舞音乐。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夫乐”、“浪淘沙慢”。 昏又晓:天刚蒙蒙亮又天亮。 求得浅欢:寻求一时的欢乐。 神仙一曲:形容美妙的音乐。 绿水:清澈的水。 天杳杳:天空辽阔无边的样子。 浮生:短暂的人生。 须信道:应该相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歌咏酒和人生的词章。上片开头二句说:“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 意思是说,每当听到那悠扬的画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