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台阁联飞二十年,临岐欲别重悽然。 - 关键词解析: "台阁"通常指代朝廷或政府机构,而"联飞二十年"则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升迁。"临岐"是指面临岔路口,"重悽然"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即悲伤和不舍。 - 译文: 我在这个机构工作了二十多年,现在即将离开,心中感到十分悲痛。 2. 人言廉蔺才相轧,谁信陈雷志愈坚。 - 关键词解析:
客中除夕 野性峣峣不耐官,强颜尘土步邯郸。 移文久为云山笑,捧檄聊供菽水欢。 香返梅魂春一脉,愁丛灯影夜千端。 古人事业余何有,羞见茅斋岁又阑。 注释与赏析: - 野性峣峣不耐官:意指自己本就具有野性的特质,却难以忍受官场的拘束和束缚。 - 强颜尘土步邯郸:形容自己不得不在尘土飞扬的官场中勉强维持表面的尊严和形象,行走于邯郸(古代地名,此处代指繁华都市或官场),表现出自己的无奈和辛酸。 -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粉署衔香十许年" - 描述了在官衙中服务(粉署)多年,并带有一种香味。 2. "故乡重到重留连" - 再次回到故乡时,感到非常留恋和不舍。 3. "子牟恋阙心空赤" - 比喻自己对权力的渴望像赤色一样炙热,但实际并未得到。 4. "江总还家鬓尚玄" - 形容江总回到家乡时,头发还是黑色的,暗示他未老先衰。 5. "金缕歌残华鹊月" - 描述夜晚的月光和歌声
《题四知堂》解读 在《题四知堂》中,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廉洁从政、淡泊名利的深切思考。每一句诗句都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串联起一幅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卷。 “邑壮怜才弱,官微虑患深。”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因怜惜人才的脆弱而感到责任重大,同时也因为职位低下而担心可能带来的麻烦。这种矛盾的心情反映了古代官场中的普遍现象,即官员既要关心民生,又要防范权力滥用的风险。
兴和道中 为什么如此劳心劳神,道路遥远鞍马奔波经旬。 烟雾横亘在山涧仿佛无地,风声在森林里好像有人在。 早晨出发挥鞭驱雾露,夜晚行走翘首辨认星辰。 何时能追逐夕阳到桑榆,爱杀坡仙此语真。 注释: 1. 兴和:地名,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2. 底事:为何。 3. 劳劳:劳累、辛苦。 4. 鞍马:骑着马。 5. 经旬:整十天。 6. 烟横绝涧:雾气弥漫在山谷之间。 7. 人:指树林里的声响。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边陲荒僻之地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国土沦丧、山河残破的悲愤之情的七言绝句。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苍凉沉郁,用笔简洁精练,形象生动鲜明。 开头两句写景。中都道中的草色是“细”“和”,“春”字则暗含了诗人的伤时感事之情。三、四句写鸟兽。“鸣禽”二句写禽:鸟儿栖于旷野,无树可依;野兽住于荒山,无人居住。“人”字既指人,又含有国破家亡的深意。五六句写人。“露湿”二句写人
注释: 我爱云庄好,衡门昼寂然。 苔香花覆砌,石润竹通泉。 独处蓬为室,闲游杖挂钱。 白头乡社里,未觉愧前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爱云庄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全诗描绘了云庄的宁静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译文: 我爱云庄好,衡门昼寂静。 苔藓覆盖的台阶上花香四溢,石头滋润竹林泉水潺潺。 独自居住像芦苇一样简陋的小屋,闲逛时拄着棍子挂着钱袋。
诗句:我爱云庄好,柴门俗客稀。行田虫扑帽,坐树蚁缘衣。 译文:我喜欢云庄的宁静美好,很少见到世俗之客。田间劳作时,小虫扑面而来,坐在树下则被蚂蚁爬满衣襟。 注释:1. 云庄:张养浩的居所或游历之地。2. 柴门:指简朴的农家门户。3. 行田:在田野间行走。4. 虫扑帽:形容田间劳动时的劳累与辛苦。5. 坐树蚁缘衣:坐在树下,衣服上爬满了蚂蚁。6. 云水:此处可能指云水谣的意象
第一句:“我爱云庄好”,表达了诗人对云庄这个地方的喜爱。 第二句:“民风太古淳”,描述了云庄的民风淳朴,仿佛回到了古代。 第三句:“妇勤丝满篗”,描绘了妇女们勤劳的景象,她们忙着织布,满载而归。 第四句:“儿懒砚凝尘”,描述了孩子们懒散的样子,他们的书桌上积满了灰尘。 第五句:“秦系唐高士,张融齐逸人”,引用了历史上的两个人物来象征云庄的高士和逸人。 第六句:“只因疏散久,每每忘冠巾
【诗句】 天津桥上,凭栏遥望,春陵王气都凋丧。树苍苍,水茫茫。 云台不见中兴将,千古转头归灭亡。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译文】 在天津桥上,我倚着栏杆远远地观望,发现春陵王的气势都已经消失殆尽。树木显得苍老,河水显得辽阔无际。 云台山中看不到那些曾中兴国家的将领们的身影,历史总是在转瞬之间就归于衰败和灭亡。功绩和名声都不能长久保持。 【注释】 1. 春陵:这里指汉景帝时期的梁孝王刘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