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
【注】 1. 嘂(chōu)夜:夜间喧嚷。 2. 胪(lú):古代官署中排列名次的席子,这里借指官员。 【赏析】 《张鹤柴招集赋得寒夜四声》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四句。全诗以“负担”为主题,通过对“负担”、“饼客”、“饧天”和“酒筵”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凄清、寂寞的氛围。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首句“负担尔何物”,诗人以“负担”为主题,通过提问的方式
注释: 水竹淮南赏,区中静者缘。移来一片月,写以七条弦。衣露净遥夜,槛花散断烟。因之媚幽独,清影共婵娟。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作者借杨鉴亭的《秋曹幽篁独坐图》而作。全词通过对画中的景物和画面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词人自身的高洁品质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上片起首二句“水竹淮南赏,区中静者缘。”词人首先从画的整体效果入手
诗句释义: 旅食欢游少,萧萧阅岁华。 有床眠曲尺,无雪赋尖叉。 薄笑三辰酒,秾羞一窖花。 如何此为客,常似未栖鸦。 译文: 在异乡生活,欢乐和游玩的时间很少,一年又一年的岁月就这样过去了。 我拥有一张小书桌,可以躺在床上阅读书籍。 没有雪花的冬天,我写不出关于雪的诗作。 喝一口美酒,心情就会变得愉悦;欣赏一坛花,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我总是感到孤独,就像一只未归宿的乌鸦
注释: - 人日登黑窑厂归集翁学士覃溪诗境斋其一:在人的生日这一天登上黑窑厂,归来后到集翁学士的“覃溪诗境斋”去。 - 一放登高目,始知尘海深:第一次登上高处远望时,才知道世间的红尘多么深重。 - 天留数峰雪,云阁半城阴:天空留下几座山峰的积雪,云彩笼罩着一半的城市显得阴暗。 - 苑树春还寂,斋钟暮已沈:花园里的树木春天依旧寂静,斋室中的钟声到了傍晚已经沉落。 - 今宵有高会,归路达寒岑
这首诗是杨西禾来京话旧并出前年见赠之作,和之的一首。 第一句“一片软红地”,描写了京城繁华的景象,红色代表了富贵,也代表了热闹的气氛。 第二句“群公得得来”,描述了一群文人墨客来到京城,享受着繁华的生活。这里用了“得得”这个词来形容他们的到来,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 第三句“须髯争我富”,描绘了文人之间的竞争,每个人都想要显得富有,这里的“富”可以理解为才华横溢或者地位尊贵。 第四句“怀抱为君开”
张鹤柴招集赋得寒夜四声 其三 不识林中寺,谁寻月下踪。 潮音初浩荡,尘梦一惺忪。 古殿惊栖鹘,空坛扰怪松。 千花真有藏,我欲叩南宗。 注释: 不识:不知道。 林中:指深山中。 谁寻:谁去寻找。 月下踪:月亮下的踪迹。 浩荡:广大、盛大的样子。 尘梦一惺忪:指人被世俗迷惑。 古殿:古老的庙宇。 惊栖鹘:惊动了栖息在殿上的乌鸦。 空坛:无物的祭坛。 扰怪松:惊扰了生长在庙中的柏树等树木。 千花
【注释】 1.喧:喧闹。 2.支床无丑石,绕砌得名泉:没有丑石可以支撑床榻,但绕着台阶却有清冽的泉水。 3.地冷荒秋梦,林空净夜禅:大地寒冷,只有荒废的秋梦;山林空旷,唯有清净的夜晚禅修。 4.短檠(qún):指矮小的灯架。萧飒(sà slà):形容凄凉、萧条的样子。 【赏析】 《济南病中杂诗》是元代诗人许有壬于济南任上所写。该诗共三首,此为第三首
【诗句释义】 人日登黑窑厂归集翁学士覃溪诗境斋 其二 酒从诗境得,韵比草堂清。 艳以三阳节,分来七宝羹。 千秋欣有托,一饱讵忘情。 何处梅花发,江湖思已盈。 【译文】 从诗意中饮酒,其韵味如同草堂般清新。 艳丽的节日,我品尝了七宝羹。 千秋的心愿得以寄托,一餐之后怎能忘记? 何处的梅花在开放,我在江湖中满怀思念。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人日(正月一日)登上黑窑厂,观赏梅花时
杨西禾来京话旧且出前年见赠之作和之 其二 穷天作游记,盖代得才雄。 馀子空头项,斯人未阆蓬。 邸斋今共雨,湖舫昔分风。 竹马论文地,知君感旧同。 注释: 穷天作游记:形容作者的文采如同天空一般辽阔无边。盖代得才雄:在当代中,只有你才能称得上是杰出的才子。余子:其他的文人。空头项:形容他们的文才空有其表而没有实质内容。斯人:指作者自己。未阆蓬:指作者的住所,即“寓庐”。邸斋:官署或官府。今共雨
注释:水宿在喧闹的水边,村居怕听着舂的声音。如何我靠近朝市,这声音也会跟着我。才愧自己能忍受的酸菜,身惭和人一起做工。一声声回荡在宽大的帷幕里,远处寺院又撞钟。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所作。诗人以写景寓情,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水宿”四句,描写诗人夜宿水边的幽静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远离喧嚣、淡泊名利的思想倾向。“何如”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