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
【注】白也:李白自称。匡山:即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书堂:书房。 【赏析】这首诗写于李白离开长安以后。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匡山的思念之情,以及他对匡山美景的向往。 首句“白也书堂在”说明李白有座书堂在匡山。“云林”,指庐山林木葱茏、云雾缭绕的景象;“似昔时”,说明李白的匡山之梦是美好的,但现实使他无法再见到它了。 第二句“星辰如可接”,是想象匡山上可以望见星空,而星星却仿佛近在咫尺
三年诗破笑,万里客排门。 衣卸云千嶂,谭倾海一尊。 叠成新凤曲,招得古梅魂。 昨夜思君梦,罗浮挂月村。 注释: - 三年诗破笑:指连续三年的诗歌创作打破了旧有的笑料和规矩。 - 万里客排门:形容旅途遥远,漂泊在外,常常需要面对他人的审视和评判。 - 衣卸云千嶂:形容穿着飘逸的衣服,仿佛能飞越千山万岭。 - 谭倾海一尊:形容饮酒畅谈,仿佛能倾倒四海之水。 - 叠成新凤曲
【注释】: 得吴竹桥书趣北行留别程端立 其二 暂作平原客,频倾北海樽。 半毡分谢眺,一榻下陈蕃。 遁迹才齐右,冲寒又蓟门。 将心托鸿爪,到处一留痕。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得到友人书信后,决定前往北方,并在那里停留时写下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北方的生活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暂作平原客,频倾北海樽。”意思是说,暂时成为了一个平原上的客人,常常把酒言欢,畅饮北海樽中的美酒
这首诗是杜甫在济南生病期间所作的杂诗中的第四首。 首先解读诗句: - 志怪心犹喜,谈经气已平。 - “志怪”指的是对奇异事物的好奇和兴趣,“心犹喜”表示尽管病中,但内心的好奇心仍然旺盛。“谈经”则是指学习儒家经典。“气已平"表示心境已经平静下来。 - 遥寻海上客,长谢鲁诸生。 - “遥寻”意味着寻找远方的人或事物。“海上客”可能指的是在海上漂泊的人,也可能指诗人想象中的远方之人
诗句原文: 小住犹为客,吾生亦已劳。补窗驱野马,洗壁画离骚。澹日寒逾瘦,孤云懒不高。何因挟枚叟,同话广陵涛。 译文: 在济南病中,我暂时居住,如同过客一般,感到人生的艰辛与疲劳。我用修补窗户的动作赶走了野马般的忧愁,用洗刷画壁的方式来洗涤心中的离骚之情。太阳渐渐变得寒冷,仿佛也消瘦起来,而天空中的云朵懒洋洋地不肯飞得更高。为什么我应该和枚乘一样,一起谈论广陵的涛声呢? 赏析:
李杜清游在,风流杳莫希。 斯人如未死,吾道讵应非。 北渚沈寒潦,南山冷翠微。 空馀昔时月,永夜满征衣。 注释:李、杜指的是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们曾经共同游览过济南的美景。“风流杳莫希”表示他们的风采已经远去,再也看不到了,这里表达了对两位诗人已故的感慨。“斯人如未死,吾道讵应非”意味着如果这些人还活着,我的观点就不会改变。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真理和信念的坚持。 北渚沈寒潦,南山冷翠微。 注释
【注释】 梦北医难觅:梦中寻找北方的医生。圆南计总隤(huī):计划向南发展,但始终未能实现。浪游人海去:指四处漂泊。空入宝山回:白白地进入名山大川而一无所获。刘蜕文成冢:刘蜕的文章堆如山坟。君苗砚已灰:你写的砚台已经磨灭了。中庭抚枯树:在庭院里抚摸着枯萎的树木。太息此琴材:感叹自己没有成为好的琴师的材料。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因病长期卧床时所作,反映了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首联:“梦北医难觅
注释: 在世上没有任何用处,向别人求什么呢? 匿名的屠贩下,伏枕于海山之秋。 远水通鸥思,长云落雁愁。 微躯如蓬累,随处皆可停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在济南病中所作的杂感诗。诗人以“无名”自谦,以“无望”自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他认为自己像一具无用的人,对人没有可求之处;又像屠户一样无名无姓,只能在海边山上过活。但他并不感到绝望,因为即使身处困境,他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济南病中杂诗 其二 肺病秋翻剧,心忡夜未宁。 聪明消患苦,书剑易参苓。 此子久伤气,何方解铸形。 辅车犹可识,决目向繁星。 注释: 1. 肺病秋翻剧:肺病到了秋天病情加重。 2. 心忡夜未宁:心中忧虑不安,夜里不能安宁。 3. 聪明消患苦:智慧可以消除烦恼和痛苦。 4. 书剑易参苓:用书籍和剑来代替药物和草药。 5. 此子久伤气:这孩子长久以来都受到了精神上或身体上的损伤。 6. 何方解铸形
得吴竹桥书趣北行留别程端立 乞食江湖客,佣书馆阁身。 行藏聊自点,歌哭向谁真。 未捧毛生檄,难辞庾亮尘。 此行吾岂意,可奈尺书频。 注释: - 江湖客:指在江湖上讨饭为生的游历者。 - 馆阁身:指以馆职、校书等身份为朝廷服务的官员。 - 行藏:即行为和品行,表示一个人的行为举止。 - 毛生:指毛晋,字远祖,号西河老人,宋代诗人,因与韩侂胄有矛盾被贬,晚年隐居不仕,曾编《十朝东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