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太白楼留别史戺庵 五年三度客南州,强半登临在此楼。 若使人生无别恨,祇除江水不东流。 歌残白纻辞官阁,吟断青山上客舟。 却羡姑溪溪柳色,解将青眼为君留。 注释: - 五年三度客南州:诗人五次来到南方任职。 - 强半登临在此楼:大部分时间都登上此楼欣赏风景。 - 若使人生无别恨:如果人世间没有其他烦忧的话。 - 祇除江水不东流:只希望江河之水不要向东流去。 -
注释: 1. 身世浑拚醉似泥:我的命运和生活像醉酒一样,无法自拔。 2. 酒醒无奈听晨鸡:酒醒之后却无法摆脱对早晨鸡叫声的困扰。 3. 词人畏说中年近:诗人害怕自己已经到了中年,这让他感到不安。 4. 壮士愁看落日低:壮士们看着太阳缓缓落下,心中充满了忧愁。 5. 才可升沉何用卜:只有到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时,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的位置。 6. 路通南北且休迷:即使道路通往南方或北方
【注释】 绮怀:指美女的情思。其三:第三首。长廊绣石苔,长廊上铺满了绣有花纹的青石板。颤提鱼钥记潜来,用颤抖的手提着钥匙悄悄地来。阑前罽(gǔ)籍乌龙卧,栏杆前坐着一只狮子。井畔丝牵玉虎回,井边有一条细丝绳牵引着一只玉雕的老虎。端正容成犹敛照,端正的容成神还没有收去她的光辉。消沉意可渐凝灰,消沉的情绪渐渐凝聚起来,化作灰烬。来从花底春寒峭,来自花底下的春寒是那么的刺骨。可借梨云半枕偎
【注释】因人之意而变得慵散,沙痕到处印下泥迹。原来曾好客,四处都留有我的足迹,邹季论交更加浓重。曾许词场夸姓氏,将人海中荡开心胸。不妨面似先生黑,上帝何曾杀黑龙。 【赏析】此诗写诗人被贬后心情抑郁,自怨自艾。首句点明题意。颔联用典,写其昔日的豪情和对朋友的眷恋之情:原曾好客依都遍,邹季(即邹阳)论交别更浓。颈联两句,写自己虽遭贬谪,但志气不减当年:浪许词场夸姓氏,要将人海荡心胸。末联用典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退居江陵时期。首联描写日落时关河景色的壮阔,颔联写远望雁群南飞,颈联写天边草木、梁楚大地,尾联写秋意渐浓,蒲苇、汀洲柳叶纷纷凋零,意境深远而含蓄,笔触细腻。 晚眺(zhào) 关河容易入斜曛,独立苍茫数雁群。 树里沙滩流渐合,门前梁楚地初分。 天黏野草疑无路,风旋惊鸦忽入云。 我意先秋感摇落,泽蒲汀柳漫纷纷。 注释: 1. 关河:泛指国境或边疆。 2. 容易:容易进入。
【注释】 兰台:御史台,古代官署名。 虎观:汉时白虎观为博士聚徒讲论处,后以“虎观”代指学府。 三刀衔甫: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欲知除草心,先得草根外。”又云:“三刀既用尽,万国亦难寻。”此以“三刀”喻吏隐,言其才能未被发掘也。 万卷:极言学问之多。 经术:儒家经典之术。 经济:国家治理之道。 才工:才力工巧。 文苑:文学之林,泛指文艺界。 循吏:有政绩的官吏,与贪官相对。 儒林
【注释】 山右:指山西地区。文章:文学才能。桃李:比喻学生。造士:造就人才,教育学生。大雅:高尚的文才。扶轮:扶持,扶助。小山:山名。承盖:车盖,指官车。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寿州为张荪圃知州饯别之作。诗中赞扬了张荪圃的文学造诣和培养人才的业绩,并表达了对张知州的美好祝愿。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张荪圃的文章、桃李满天下;后两句写他培养出一代新人。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厚。 【译文】
注释:我没有想到,自从醒来后,就一直没有再入睡。一声钟响,使我思绪万千。蠹鱼枉食神仙字,海鸟空知山水音。千载后,谁还能传颂好诗句?十年来,我一直淡薄名利心。何时世网真抛得,祇要人间有邓林。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他一生为官,却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因此对官场的生活充满了厌倦和不满。诗的开头两句“岂意瞢腾便到今,一声钟动思愔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象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句“烛跋烧残拥薄衾”,描绘了蜡烛即将燃尽的场景以及诗人抱着薄被入睡的情景。这里的“烛跋”指的是将蜡插入烛台的动作,而“烧残”则表达了蜡烛即将燃尽的状态。诗人抱着薄被入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情绪。 次句“绕庐策策响疏林”,描述了诗人在寂静的树林中行走的情景
【注释】 劳劳:勤劳。中分:中间断开。 清啸:指高吟。得高楼:意谓登上高楼,可以高歌长啸,以舒胸臆。 淮山:指安徽的淮河一带。平楚:平地。这里用“平”字形容山峰平缓、秀丽。 颍树:指河南颍水旁树木。数州:几个州郡。指中原地区。 市官:指官吏。倨傲:傲慢。穷愁:生活贫寒,忧愁烦闷。 胎簪: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形似小针,插在头发上。这里比喻思乡之心犹如被束于发上的簪子,无法摆脱,日夜流连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