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对“固关”一诗逐句释义并加以赏析,然后分析每一联的内容,最后指出诗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或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本题中,第一问是逐句解释,第二问是对全诗的赏析,第三问是指出该联运用了什么手法,第四问是指出该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考生应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再结合注释和相关背景知识来分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垂鞭信马未知还,古国鲜虞指顾间。 译文:骑着马,挥动着缰绳,不知道何时能返回。在这片古老而宁静的国家里,只需一回头,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注释:垂鞭(yùn)信马:意为驾驭着马匹,任其自由行动。指顾间:形容时间短暂,转眼之间。古国鲜虞:指古代的一个国家,鲜虞是该国的名字。指顾:左右环顾。 赏析:首句通过“垂鞭”和“信马”这两个动作
【注释】: 峰尖木杪(miao 山的尖端、树木的梢头):山的尖顶上。木杪,木末。行辀(zhou周):古代的一种有轮子的大车,这里指马。 凄苦樵歌:形容樵夫在深山中砍柴时发出的凄凉歌声。 渐入山深犹赵地:逐渐深入到了山的深处就像进入了赵国一样。赵国,战国七雄之一。 直从天上望并州:直从天边望去,仿佛能看到并州的城楼。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 将军垒畔闲云散:将军的军营旁边闲散的白云飘散了。
【诗句释义】 德州怀汪剑潭:在德州(今山东省德州市)怀念好友汪剑潭。 三两初明野戍萤:天色微亮,野边小戍的草丛中飞出萤火虫。 鼓声催棹向津亭:听到远处传来的鼓声,催促着船桨向津亭划去。 渐惊济语烟中出:逐渐被烟中的说话声所惊动。 尚怯燕歌梦里听:还害怕梦中听燕歌的声音。 岸柳渐消愁鬓绿:岸边的柳树渐渐将我的愁思染成绿色。 市灯犹照故衫青:市上的灯光依旧照着我那件青色的衣服。 前游记有汪伦在
三天都处即清都,薄谪灵华缟袂姝。 第一名仙才伉俪,八千里宦共驰驱。 淡装恰倚芙蓉镜,香供频围翡翠炉。 二十年来成小劫,碧城归去不同途。 诗中各句的解析: 1. 三天都处即清都:“三天都处”指的是高洁之地,“即清都”则暗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里,“三天都处”象征着一个纯净无暇、远离尘嚣的理想世界,而“即清都”则表明诗人已经抵达了这个境界。 2. 薄谪灵华缟袂姝
这首诗是一首咏泉的诗,诗人通过对珍珠泉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庭下有泉即珍珠泉入明湖之过脉也。 庭院之下有泉水流淌,这泉水就像是珍珠一样晶莹剔透,它流入明湖,成为明湖的血脉。 2. 跳珠溅雪碧玲珑,甃石回栏录曲红。 泉水跳跃着,溅起的水花如同雪花一样洁白透明,泉水清澈明亮,仿佛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泉水在石头砌成的栏杆边流动,发出悦耳的声音
【诗句释义】 城外青山城里湖,七桥风月一亭孤。 城外的青山环抱着城内的湖泊,七座桥上风吹月照下一片孤寂。 秋云拂镜荒蒲芡,水气销烟冷画图。 秋天的云彩像镜子一般,荒芜的蒲芡和芡实映衬着水面的寒气。 邕甫名游谁可继,颍杭胜迹未全输。 邕甫名胜古迹无人能超越,颍河杭城的胜迹还没能全部展现出来。 酒船祇傍鸥边舣,携被重来兴有无。 只把船停泊在鸥鸟的旁边,带着睡意又返回了家中。 【译文】
【注释】 1. 桕井驿:位于今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境内,是古代通往四川的重要驿站之一。 2. 石砦:指驿站周围的石头山。 3. 回首林翠合千重:形容树林茂密,仿佛层层叠叠的绿色。 4. 烟销始见峰围驿:烟雾消散后,才看到周围山峰环绕着这个驿站。 5. 风定方知寺有钟:风停时才知道寺庙里有钟声。 6. 乱石似羊空卧草:乱石堆积,如同羊群一样躺在草地上。 7. 片云如鹤不栖松
醉中登楼 落叶天边一雁秋,无端嚄唶此登楼。 蛾眉文冕成黔劓,击筑吹篪任马牛。 试问座中谁识祢,岂知今日尚依刘。 酒酣长袖临风卷,读罢离骚咏四愁。 注释: 1. 落叶天边一雁秋——形容秋天的景色和气氛。 2. 无端嚄唶(jiào)此登楼——没有缘由地在这里登高望远。嚄唶,表示感叹,慨叹。 3. 蛾眉文冕成黔劓——用蛾眉比喻女子,文冕比喻男子。文冕成黔劓,形容男子和女子的相貌都变得丑陋。黔,通“胼”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其做法为速读选项,整体把握内容,然后思考即可得出答案。本题的题型属于填空型默写,答题时注意审题,如“鲍叔祠”“淳”“有母真良友”等关键词。 【答案】 注释:淳:纯朴;有母真良友:对鲍叔牙的赞美;若解分财已古人:比喻鲍叔牙能懂得分财之道;倦客饱看翻覆手:形容自己对此事的厌烦之情;短歌聊当送迎神:用《短歌行》来表达自己的心意;龙门笔:指《史记·管晏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