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此题,既要熟知诗歌的内容,又要了解所运用的艺术手法。首先要读懂全诗,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注意抓住关键句,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来分析。 “并州五月中旬雨未沾足而风气萧然与清秋无异感而赋此”:客居并州(今山西太原),五月天气还没有到雨季,气候已经很凉了,像深秋一样寒冷。 “午榻清风闲白羽
解析 诗句释义 1. 晋祠祷雨:晋祠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祭拜地点,主要用于祭祀晋国的祖先。在古代,人们常在雨季来临前到晋祠祈求降雨,以保护农作物和人民的生活。 2. 晓行数里未天明:早晨出发,走了几里路,天色还未亮。这里的“晓行”指的是清晨出行,而“未天明”则说明时间尚早,尚未到达目的地。 3. 路绕汾河听水声:沿着汾河流域行走,聆听水流的声音。汾河是山西省的主要河流之一,流经多个城市。在这里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对当时流行的“涂改”现象的嘲讽。全篇共四句:第一句写圣主垂衣御九重,群贤汇进万方同;第二句写文明启运天垂象,豪杰乘时气吐虹;第三句写柳汁染衣新样绿,花枝映面醉颜红;第四句写当年我亦曾遭际,涂抹于今避下风。前两句是对当时政治清明、人才济济的盛世的赞美,后两句则是作者对这种社会风气的讽刺。在封建社会里,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由于科举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局限
初度日诗 年年马上度生辰,老景偏攻客里身。 白发无能酬圣主,清宵有梦觐双亲。 仙家漫说延龄术,尘世应无不死人。 修短荣枯天赋予,一官随分乐清贫。 注释: - 生辰:出生的日子,特指一个人的生日。 - 老景:指晚年的生活或境况。 - 客里身:在外地居住的身。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在外为官。 - 白发:老年人的头发白。 - 圣主:对皇帝的尊称。 - 清宵:夜晚时分,通常用来描述宁静祥和的时刻。 -
【注释】 赤日:指太阳。暑气浮:炎热的夏天,天空无云,天气炎热。炎风簸土:炽热的风使土地扬起尘土。几时休:什么时候才能停止。云霓(ní):彩虹。久渴斯民望:老百姓渴望下雨。斯民:百姓。久旱不雨,人民十分困苦。廊庙当分圣主忧:朝廷应当为圣明之君担忧。廊庙:朝廷。圣主:英明的君主。旱魃(bá):古代神话里的害虫,传说能致旱灾。剿除:消除。沴(lì)气:不祥之气。消沴气:消除旱灾的不祥之气。神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夜四鼓城隍庙合祭群神》。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银烛金炉布庙廷,光辉照夜夺繁星。 - 银烛金炉:指寺庙里的金色蜡烛和银色的灯。在古代,人们常常用这些贵重的物品来装饰寺庙,以示尊敬。 - 光辉照夜夺繁星:形容灯光明亮,可以照亮整个夜晚,甚至超过繁星的光芒。 2. 共祈霖雨苏群品,普愿天符命六丁。 - 祈霖雨:祈求雨水降临,以解旱灾之苦。 - 天符命六丁
夏日公余 三边无警静烽烟,客散辕门思悄然。 池面雨晴荷盖小,庭中日午树阴圆。 清心闭户看周易,解愠临风鼓舜弦。 菲薄将何称献纳,两藩旌节漫留连。 注释: 三边无警静烽烟:指的是边疆没有战事,一片宁静。 客散辕门思悄然:客人已经散去,只剩下自己站在营门处,心情显得有些落寞和寂寥。 池面雨晴荷盖小:雨后池塘的荷叶显得更加娇小,水面上还漂浮着几片荷叶。 庭中日午树阴圆:中午时分,阳光照射在庭院里的树上
【译文】 槐树柳树如云般笼罩着庭院的四周,清晨时分,天清气和,阳光明媚。雨后台阶砌石上的苔藓滑腻欲滴,池塘里的花落了,水波自然地散发着清香。谢绝宾客只允许风儿吹进屋内,卷起帘子让燕子回到屋梁上栖息。官吏和民百姓众都十分清廉肃然,处理文书简明扼要。我独自吟诗对群峰而坐于画堂之上。 【注释】 平阳:县名。 分司:古代官员因事离京时,常在所辖地方分设办事处或公署,称为分司。 槐柳如云
这首诗是王大参以春天的景象作为素材,创作了一首赋体诗来回答。 第一句“乌府联镳忆旧游”,描述了诗人在乌府(可能是指某个地点,但具体不清楚)骑马同行的情景,回忆了过去的游玩时光。 第二句“新诗慰我客边愁”,表达了因为远离家乡而感到的忧愁,通过新诗的安慰和鼓舞来缓解这种情绪。 第三句“胸中生意由天造”,表示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都是自然的造化,无需人为雕琢。 第四句“笔底行云似水流”
【注释】 初度:指生日。自责:对自己年岁增长而感到惭愧。 却讶增年是减年:却觉得年龄的增长,与年龄的缩短一样令人惊讶。 济世:治国安民。愧无书:惭愧没有学问。 投闲:退居闲散。何待:何必等待。 关山迢递:关塞山河遥远阻隔。迷归路:迷失了回家的路。 岁月淹留:年华虚度。费俸钱:耗费薪金。 任重才疏:肩负重任,才能不足。底事:原因是什么。底:同“至”。 西湖:杭州西湖。岂乏钓鱼船:难道缺少钓鱼之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