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
次韵和孟伯真感兴诗 避难移家适远乡,忧时一夜百回肠。 徒闻铁甲连戎垒,未睹钩车跨贼隍。 不共班超争食肉,欲寻木羽学休粮。 磨崖可勒中兴颂,努力诸公佐有唐。 注释: 1. 避难移家适远乡:因为担忧时局而迁移到远方的家园。 2. 忧时一夜百回肠:因忧虑国家时局变化而感到焦虑不安,心中充满了忧虑。 3. 徒闻铁甲连戎垒:只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铁甲声,联想到边疆的战争。 4. 未睹钩车跨贼隍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负郭无田生事疏,微官巳谢不须除。 - 关键词:负郭(指靠近城郭的乡村)、微官、谢、不须除 - 注释:这里描述了一个远离城市中心的宁静农村生活。"负郭"意即“靠近城郊”,而“无田生事”则表达了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微官"可能指的是一个不太重要的小官位,"已谢"意味着这个职位已经不适合他,因此不必再担任。 - 赏析:这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失望或厌倦。
【注释】 中夜:半夜时分。紫微:指北斗星。北极星。北辰不动众星依:北斗星高悬在天空中,其他星辰都绕它旋转,没有谁敢与之比肩。由来(yóuliái):自古以来。赤日行黄道:太阳运行于黄道上。玄云变白衣:天有黑云,便变成白日。 雪下:雪花从天上飘落。蓬莱三岛:传说中的仙山。万鱼飞:大雁群飞。圣君宵旰惟恭巳:圣明的君主,日夜操劳国事,只求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宵旰(xiào gàn):夜晚和早晨。唯恭巳
夜坐有怀呈石末公 西风白露下清寥,岸柳江蒲取次凋。 诸将旌麾非一统,大藩衣服变三苗。 雄豪窃据皆屠狗,功业舆台总续貂。 弃马独知怀故枥,天涯涕泪北辰遥。 译文: 西风吹过白露的清晨,岸边的柳树和江边的蒲草纷纷凋零。 各位将军的战旗不再统一,朝廷的服饰已经变得像三苗族那样落后。 那些曾经威震四方的英雄豪杰现在都只能以屠宰为生,而那些功勋卓著的人却只能继续追逐名利。 我独自骑马离去
【注释】 河中: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河东:河东路,今山西永济、蒲州等地及陕西北部。宣慰使:官名,负责安抚少数民族的官员。 【赏析】 《送僧家奴参政赴河东宣慰使》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河中地区雄阔的山川地势,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踏上征途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四句,首句点出题意,颔联写景抒情,颈联抒发感慨,尾联祝愿友人。 首句“河中形胜地”,即指河中府(在今山西永济市),为河东重镇。诗人用“形胜”二字
【诗句释义】: 1. 山云满天起秋涛,凉叶惊风下九皋。 - 山云满天起秋涛:描述秋天的景色,天空中飘荡着层层白云,宛如翻滚的海浪。 - 凉叶惊风下九皋:形容秋天的树叶在风中摇曳的声音,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2. 药笼空闻收马勃,弦歌岂复用牛刀。 - 药笼空闻收马勃:比喻学问高深,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马勃是古代的一种药材,传说它能生长在马背上,所以被用来比喻那些具有高深学问的人。 -
【解析】 此诗以白描的手法,写诗人在西岑山下遣兴所见所感。首句写“日下西岑”,点明时令,次句写“空庭生夕阴”,点明环境;第三句写“郊原过雨色”,点明了天气;第四句写“钟梵隔墙音”,点明声音;第五句写“有感忧思积”,点明感受;第六句写“无能老病深”,点明感慨;最后一句“露从河汉落,不觉满衣襟”,点明景象。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答案】 (1)遣兴:抒发闲情逸致。 (2)西岑:即西山
注释 - 镜湖:位于浙江省德清县境内,是一个著名的湖泊。 - 震泽:位于浙江省北部,也是一个著名的湖泊。 - 凫雁:水鸟的一种,常在水面上飞翔。 - 笙歌送客行:形容送别时的热闹场景。 - 盐津鱼罟:指捕捞鱼类的工具和方式。 - 乘屋茧丝明:形容蚕丝的制作工艺和成果。 - 王税:古时对百姓征收的赋税。 - 吟哦:形容吟诵、歌唱等文艺活动。 - 太平:指国家安定、繁荣的时代。 译文
【注释】 钓雪图:描绘一幅渔翁在大雪中垂钓的图画。 洲渚:水中的沙洲。 蒲柳:即芦苇,泛指水边植物。 悠扬:形容双短棹摇曳不定的样子。 汗漫一鱼竿:指垂钓时悠然自得、从容悠闲的样子。 沧浪曲:指《沧浪之歌》,战国楚人屈原所作,后被乐府传下来。 蛟鼍(jiāo tuó):蛟龙和鳖龟。 【赏析】 此诗写渔翁在大雪中钓鱼的情景,表现他悠然自得的心态。诗人运用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
注释: 帅阃诸藩上,元戎朔漠间。 天低焉邑塞,河入雁门关。 落日旌麾静,高风堡障闲。 旬宣推硕望,喜色动龙颜。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诗的范例。诗人在送别友人时,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友情、对人生的理解。 首句“帅阃诸藩上”,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宏大的图景,展示了将军的威武和豪迈。接着,“元戎朔漠间”进一步突出了将军的身份和地位,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