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
这首诗是诗人在池阳山店所作,通过对山店的描绘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下面是这首诗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1句:“数家村店簇山旁,下马危桥已夕阳。” 译文:几户人家的小店散落在山边,下了马之后,看到夕阳已经落在了危桥上。 注释:数家,表示数量不多,但足够形成一种生活气息;村店,指乡村的小客栈;簇,聚集;危桥,意味着这座桥可能不太稳固,需要小心行走;夕阳,代表着一天即将结束。 赏析
【诗句注释】 一径衡门数亩池,平湖分张草含滋:一条小路通向衡门,有几亩大的池塘。在平湖中展开的荷叶上,草叶含着水珠。 微风几入扁舟意,新霁难忘独茧期:一阵微风吹来时,有似扁舟荡漾的情趣;雨后初晴的时候,难忘独坐孤舟时的惬意。 扁舟:小船;茧:蚕蛹。 岛上鹤毛遗野迹,岸旁花影动春枝:岛上长满了鹤毛,好像遗留下来的鸟迹;岸边的花影随风摇摆,好像是春天的枝条。 东嘉层构名今在,独愧凭阑负碧漪
无为军 掩映军城隔水乡,人烟景物共苍苍。 酒家楼阁摇风旆,茶客舟船簇雨樯。 残笛远砧闻野墅,老苔寒桧看僧房。 狎鸥更有江湖兴,珍重江头白一行。 注释: - 无为军:指无为军节度使所辖之地。 - 掩映军城隔水乡:形容军城的景色被周围的水乡景色所掩映。 - 人烟景物共苍苍:形容周围的景色与人物的轮廓相互映衬,给人一种苍茫的感觉。 - 酒家楼阁摇风旆:形容酒家的楼阁在风中摇曳,像是飘扬的旗帜。 -
诗句及译文 长淮如练楚山青,禹凿招提甲画屏。 - 释义与分析: 长淮(长江)如同一条白色绸带,清澈如练,楚山(指位于今湖北的荆州一带的山)则显得苍翠欲滴。这句描述了长淮的宽阔和楚山的秀丽。禹凿招提,意为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遗迹——招提寺,被刻画成一幅精美的图画。 - 关键词:长淮、楚山青 数崦林萝攒野色,一崖楼阁贮天形。 - 释义与分析: 数崦,指的是连绵不绝的山丘;林萝
【注释】1.浩然:形容人胸怀坦荡的样子。2.巾杖:手执的拐杖和头巾。3.秋钟:指寺院内早晚撞钟的仪式。4.院舍门门:寺院的庭院,门户众多。5.柏子:柏树种子。6.有芽生塔地:指柏树种子在土中发芽生根后长成小树。7.鹤毛无响堕廊风:像鹤毛一样细长的松针落下时,没有声音,就像风吹过走廊。8.闲栖:闲适的居处。9.清论:高深的道理。10.远公:指慧远和尚(334-416),南朝宋、梁时期佛教僧人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乘船经过黄家庄时的情景。首联写沿流宿泊,颔、颈两联写游兴与风情,尾联则点出题中“锦帆”之事,抒发诗情。 译文: 黄家庄畔一叶小舟,总是顺流而下好去头。 野趣多少寻找竹林小径,风情些许登上茶楼。 远村雨声暗合鸣寒犊,浅沙平地下晚鸥。 更有荒废的锦帆荡漾事,茫茫随分起来起诗愁。 注释: 黄家庄畔:在黄家庄附近的河岸边。 维舟:系着船只。 寻竹径:沿着竹林小径游玩。 上茶楼
这首诗描绘了芜湖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过芜湖县:经过芜湖县。 诗中长爱杜池州:我常常喜爱杜洲这个地方。 说着芜湖是胜游:说起芜湖,那是一处美丽的胜地。 山掩县城当北起:山峦遮蔽了县城的北部,仿佛是从北方升起的。 渡冲官道向西流:渡口冲击着通往西方的道路,水流湍急。 风稍樯碇网初下:随着风势稍微缓和,帆篷、船桅等被风吹动,网开始飘落下来。 雨摆鱼薪市未收:雨水打湿了鱼柴
林间石 入夜跏趺多待月,移时箕踞为看山。 苔生晚叶应知静,云动秋根合见闲。 瘦鹤独随行药后,高僧相对试茶间。 疏篁百本松千尺,莫怪频频此往还。 注释: 1. 入夜跏趺多待月:夜晚时分,盘腿坐着期待月亮的出现。 2. 移时箕踞为看山: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后,他站起来准备去看山。 3. 苔生晚叶应知静:因为树叶已经变黄,所以应该可以知道这里很安静。 4. 云动秋根合见闲:秋天的云彩在移动
【注释】 才入禅林便懒还:刚刚进入寺庙,便觉得不想回去了。 众峰深壑共孱颜:众山深壑的景色都映衬着寺庙的容颜。 楼台冷簇云萝外:寺楼上台阁冷寂地耸立在云雾缭绕的山峦之外。 钟磬晴敲水石间:清早时分,寺里的钟声和磬声敲打在溪流、石头之上。 茶版手擎童子净:茶版(即茶饼)被手捧者(童子)拿着准备冲泡。 锡枝肩倚老僧闲:僧人肩上挂着的锡杖,靠在悠闲的老人身旁。 独孤房相碑文在,几认题名拂藓斑
【解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小品。前四句描绘孤山寺的景色,后四句写诗人的情思。 “底处凭阑思眇然”,点出凭栏眺望的位置和环境。孤山寺,在杭州西泠桥之北,因山上有孤峰,故称孤山。“底处”,即最远之处。“凭阑思眇然”,意谓凭倚阑干远眺,思绪渺茫无际。“眇然”指遥远、高远。这句写出了诗人登临所见之景。“孤山塔后阁西偏”,是说诗人站在高处,遥望孤山寺,只见那座孤山寺建在山顶之上,塔阁在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