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
西湖 混元神巧本无形,匠出西湖作画屏。 春水净于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 栾栌粉堵摇鱼影,兰杜烟丛阁鹭翎。 往往鸣榔与横笛,细风斜雨不堪听。 注释: 1. 混元神巧本无形,匠出西湖作画屏。这里的“混元”指的是宇宙的初始状态,是万物的起源,而“神巧”则是指西湖的天然之美。西湖就像是一幅精美的画屏,被匠人们巧妙地描绘出来。 2. 春水净于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这里的“春水”指的是春天时西湖的水
【译文】 掉臂何妨入隐沦,高贤应总贵全真。 次山有以称聱叟,鲁望兼之传散人。 拂水远天孤榜晚,夹村微雨一犁春。 不知图画谁名手,状取江湖太古民。 注释:杂兴四首(其一) 掉臂:不拘礼法,随遇而安。 何妨:有什么妨碍? 入隐沦:隐居。 高贤:指品德高尚的学者。 全真:完全真实。 次山:指诸葛亮。 聱叟:即严光,东汉著名隐士。 鲁望:指李白。 拂水:水面微风轻拂。 孤榜:孤舟上飘扬着的船帆。 夹村
孤山寺 云峰水树南朝寺,只隔丛篁作并邻。 破殿静披齑臼古,斋房闲试酪奴春。 白公睡阁幽如画,张祜诗牌妙入神。 乘兴醉来拖木突,翠苔苍藓石磷磷。 注释: 1. 云峰水树:形容寺庙周围的景色如同云和山峰一样高耸,树木也像水一般流淌。南朝寺:指的是南朝时期的寺庙。 2. 只隔丛篁作并邻:只隔着一片茂密的竹林,与这座南朝时期的寺庙相邻。 3. 破殿静披:形容破败的殿宇安静地躺在那里,无人打扫。 4.
注释: 1. 有甚馀闲得解嘲:我有什么闲暇时间来解嘲呢?馀闲:闲暇。 2. 高慵时把几桯敲:在高傲慵懒的时候,常常敲击着几案。 3. 卑孜晚鸟沉幽语:卑孜:低飞的鸟叫声;沉幽:深沉幽深的声音。 4. 历剌烟篁露病梢:在烟雾缭绕的竹丛中,露水沾湿了生病的竹梢。 5. 草野交游披褐见:在野外结交朋友,穿着粗布衣服相见。 6. 神仙书史点朱抄:像神仙一样读书和历史,用红色的笔在上面批注。 7.
孤山后写望 水墨屏风状总非,作诗除是谢玄晖。 溪桥袅袅穿黄叶,樵斧丁丁斫翠微。 返照未沉僧独往,长烟如淡鸟横飞。 南峰有客锄园罢,闲倚篱门忘却归。 注释: 1. 水墨屏风状总非,作诗除是谢玄晖。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赞叹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水墨屏风"比喻了诗人笔下的山水画,而"总非"则暗示了这种美景并非常有,只有通过诗人的笔触才能呈现。"作诗除是谢玄晖"则是说除了谢玄晖这样的诗人之外
这首诗是诗人在山中偶得闲情写下,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首先来看第一句“绕舍青山看未足,故穿林表架危轩。”诗人在山中环顾四周,只见青山环绕,美景无限,但他仍觉得不够,于是便在林表架起一座危轩,以更好地欣赏周围的美景。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找到一处可以尽情享受美景的地方。 接着看第二句“但将松籁延佳客,常带岚霏认远村。”诗人邀请好友一起在危轩上听松涛
【注释】 杂:杂乱。 牍(dú):古代写字的竹简,长条形,一册书为一牍。 背尘世:远离尘世。 乳食:僧尼食用的素斋食物。 阴洞:山中的洞穴。 鹤触茶薪落蠹杉:指鹤啄食时掉落了蛀虫,把杉树吃光。 周颙(yōng):晋代僧人,字仲智,隐居于北山,以清高著称。 贞胜:清高胜人。 略相衔:彼此不相往来。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退居山林时的即景之作,表达了他与世俗隔绝、自得其乐的心态。全诗语言朴实无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深居杂兴六首》中的第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松竹封侯尚未尊,石为公辅亦云云。 - 注释:这里的“松竹”和“石”都是比喻,指的是隐士的生活。“封侯”是指被封为侯爵,“尊”(尊贵)表示地位高贵。 - 译文:松树、竹子作为隐士的象征,虽然可以封侯拜相,但它们并不追求这样的高位。石头也可以作为公辅大臣的象征,虽然可以担任重要的官职,但它们并不渴望那样的高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筛选出答题要点,然后结合着诗句的意思,从用字的巧妙、语言的简练和意境的深远等方面进行赏析。 “短褐萧萧顶幅巾”,短褐是粗布衣服,萧萧是风吹草木的声音,顶幅巾即顶幅头巾,形容衣着简陋;“拥书才罢即颦呻”,拥书指的是抱着书卷,才罢指的是刚读完或者刚刚放下,即颦呻就是皱眉叹息;“耕樵可似居山者,饮馔长如病酒人
【注释】 《深居杂兴六首》,选自《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七。“深居”指隐居的生活,“杂兴”指作者在隐居生活中所抒发的感想。这是一组描写幽居生活情趣的诗篇。第一首写松籁之声细如鸣金;第二首写山月之辉皎如流光;第三首写门庭静寂,雨露沾湿了苔藓;第四首写篱笆上的菊花在微风中飘动,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第五首写诗人披着白布衣,瘦弱地行走在清凉的月色之中,咏唱着古人的遗作,表现了他的清高傲世之情。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