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
注释: 被请阊门寺,扁舟积水遥。 几程冲腊雪,一饭泊村桥。 岑色晴空映,檀烟远吹飘。 公台悉馀镇,讲罢即相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句“被请阊门寺”,意思是诗人因为某种原因而被邀请到阊门寺。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被邀请的场景,也暗示了他的离别之意。 第二句“扁舟积水遥”,诗人乘坐扁舟,在积水中行进。这句诗展现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景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为送别好友僧机素返回东嘉山所作,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友情的期待。 首句“康乐遗踪地”,意为这是李白心中的康乐之地,他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里的“康乐”指的是李白自己,他曾在此处留下过许多美好的诗篇。 “言归已有期”,意为你即将回到这里,这个期限已经不远了。这句表达了李白对朋友回归的期待。 “江流富春阔,山沓栝苍危”,两句描述了当地的自然环境
【注释】 渺渺:辽阔广大的样子。 大江流:长江水。 沿洄:指顺流而下。几州:几个州郡。 登舻:登上船只。振锡:摇响铃铛,这里泛指招徕游人、游客。 九子:古代传说中神仙的第九个儿子叫子晋,字子羽。寻真界:寻找仙境。假侯:指神仙。 松枝:指松树的枝条。妙字:指书法的精妙之处。 铃阁:古代帝王藏书之所,多设在山上,所以称山中的亭台楼阁为“铃阁”。迟留:逗留不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送王舍人罢两浙宪赴阙》。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上一句:“上阁还旌节,明廷觐冕旒。” 注释:回到朝廷,归还了旌节,在朝廷上觐见了皇帝。 赏析:这里的“上阁”指的是回到朝廷,而“旌节”是指官员的旗帜和令牌,这里用来比喻王舍人在朝廷上的官职。“明廷觐冕旒”则是指王舍人在朝廷上觐见了皇帝,这体现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和尊敬。 第二句:“清溪倾绮席,蠹简压归舟。” 注释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的。长吉上人,姓李氏,名福嗣,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朋友,与元稹、刘禹锡友善。此诗为送别之作。 第一句“囊集暮云篇”,写诗人将友人送至山中,然后折返回来。第二句“行行肯废禅”,写诗人在回程路上,仍念着友人的离去,不忍舍弃。第三句“青山买未暇”,写友人要住山中,诗人买不起山房,只好让他住在山上的草棚中。第四句“朱阙去随缘”,写友人离开京城,到了山中去。第五句“茗试幽人井”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能力。赏析诗句,要理解诗句的含义。从“怀长吉上人北游”一句可以看出是写送别,这是全诗的感情基调。“怀长吉上人北游”是第一句。“青山日已远”,青山在远方,日已落山,这是送别时的时间,也是送别的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长吉的依依惜别之情。“香裓渐多尘”,香裓渐多尘土,这是说长吉的衣服已经有些脏了,说明他走了很长时间。“应爱淮流上,聊逢月色新”,应喜爱淮河的流水
【注释】 春潮上海门:春天的江潮从海门涌来。海门,即今江苏省启东县南沿海的门户。 归雁远行分:大雁飞回北方。 千里倦行客:指袁成。倦行客,形容旅途劳顿、行色匆匆的人。 片帆还送君:用一片小帆送你回南方。 酒波欺碧草:酒波泛动,好像水草一样,在碧绿的水面上飘荡。 歌叠袅晴云:歌声像云雾一样缭绕着晴朗的天空。 来岁东堂桂:明年,我将在东堂门前种桂花,表示对您的敬意。东堂,指东厢房,是官署内的办公场所
【解析】 此题考核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采用的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上句或下句以及写作手法和思想情感等内容,填写时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把握准句子的含义。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疏”“铜标”“海色”“髭”等。 【答案】 马援向皇帝上奏疏文,说蛮族聚居地如何治理;铜柱何其多,难以穷尽;人们常来居住,海边风景如画,如同仙境;胡须、眉毛白了
【注释】相送:送人。茂才:汉代选拔的文学官员。冯彭年:即冯衍,字子公,东汉末年的文学家。赴举:赴京参加科举考试。 【赏析】这首送别诗,是作者为友人赴京应试而作。 首句“相送不觉远”,说明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写出自己送别的时间之长、距离之远。次句“离亭寒日斜”,写离亭上斜照的落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暗示友人将行远道。第三句写景,写诗人眼前所见的景色,与友人将要到达的目的地形成鲜明对比
诗句释义 1 衡茅林麓下:衡茅指的是简陋的屋舍,通常用以形容贫瘠或者简朴的生活状态。这里指山脚下简陋的茅屋。林麓即山林和丘陵的边缘,此处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山间环境。 2. 春色已微茫:暗示季节已经进入深冬,春天的气息已经难以察觉,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 3. 雪竹低寒翠:雪竹指的是在冬天依然挺拔不屈的竹子,这里的“寒翠”则是指竹子的颜色,暗指寒冷中的坚强与纯洁。 4. 风梅落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