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句起韵,“家近太行居”,写自己家住在太行山下;次句“西归压一驴”,写自己西归时,只带了一只驴子作伴;三四两句写友人的才学,“同侪多及第,高论独知书”,说朋友中有很多人已经考取功名,而你的高深的学问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五六句写你为官清廉有节操,“名迹收藏遍,公卿扣谒疏”说,你虽然名声很大,但家中却很清贫,没有收藏什么财宝,所以当官的人都很尊敬你,纷纷上门拜见
注释: 闻越僧灵皎游天竺:听说越地僧人灵皎游览了天台山。 天竺秋重入,招提隔翠林。:天台山秋天更加美丽,招提寺被绿色的树林隔开。 几回闻桂子,无复隔山阴:几次听到桂花树飘落的声音,再也不能隔着山的阴面听声音了。 峰晓云衣破,溪寒石色深:清晨的山峰云雾缭绕如同穿上了衣裳,溪水寒冷,石头的颜色更深。 扪萝诸胜概,孤病负同寻:攀爬着藤蔓寻找美好的景色,却因生病而辜负了一同游玩的机会。 赏析:
【解析】 “松下中峰路,怀师日日行。静钟浮野水,深寺隔春城。阁掩茶烟晚 ,廊回雪溜清。当期相就宿,诗外话无生。” (1)“松下中峰路,怀师日日行”。松树、山峰,都是修行人常居的环境,中峰,指山中半腰的高峰,是修行的地方。这里说“松下中峰路”,就是修行人在松树下的中峰修行。“怀师日日行”中的“怀师”即指“修行人”。“日日行”即“天天行走”,也就是每天到中峰去修行。这句诗写修行人的生活状态
【注释】寄:给……写信;秀才:旧时称科举考试中选者为秀才。肄业:学习、读书。竹风过枕簟(zhuān ,用竹子做的席子):竹叶风吹拂着枕头和竹席。供吟白鸟行:供鸟儿啼唱的场所。重访旧:再次拜访老朋友。 【赏析】 这首诗描写作者在炎热的夏天来到湖上避暑,寄居在寺庙僧房中的情景。 开头两句,点明题意,“寄吴肃秀才”,是说写信给吴秀才,说明自己寄居在他那里。“肄业”二字,表明了作者来此的目的
【注释】 越中分治罢:指唐天宝年间,因安史之乱,改两都为东、西二京,分别由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分理。 山水别来初:指自安史之乱以来,已过了很长时间了。 诗景多留石,船痕半载书:意思是说诗人在旅途中常常看到石头上刻有诗句,船上也留下了行舟留下的船痕。 野程江树远,公宴郡楼虚:意思是说诗人的行程中,江边的树木已经远离了,郡楼上宴会的气氛也已经消散了。 看塞严徐召,清风满直庐:意思是说是在严冬时节
注释: 1. 金锡指归鸿:用金锡比喻归鸿,即归巢的鸿雁。 2. 田衣猎晓风:穿着农夫的衣服在早晨打猎。 3. 春江片席远:春天的江面像一片席子那样宽广。 4. 松月一房空:松树和月亮构成了一个空旷的房间。 5. 新句别离后,旧山魂梦中:新的诗句是在分别之后创作的,而旧的山魂却出现在梦中。 6. 到京当袖刺:到了京城就要带上名片去拜见名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送别僧休复
注释: 寄清晓阁梨:写给清晨的僧人。 前时春雪晴,林壑趣弥清:前些日子春雨过后,天空放晴了,山中林木苍翠欲滴,幽深的山谷里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几忆山阴讲,兼忘谷口耕:几次回忆起在山阴寺讲课的情形,同时忘却了谷口种田的艰辛。 树丛归夕鸟,湖影浸寒城:树林中归巢的鸟儿,湖水映出寒冷的城墙。 还肯重相访,柴门掩杜蘅:你愿意再次来访,你的柴门紧闭,仿佛掩藏着杜衡花的香气。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诗
【注释】 1、阖闾:吴王,指孙权。 2、氎巾:一种用草做的头巾。 3、新烟赤岸暝(míng): 夕阳西下时分的红霞映照在赤色沙滩上。 4、融雪太湖春:春日里湖面融化了冰雪,水波粼粼。 5、钟远移斋候:听钟声,知道是斋戒的时间到了。 6、香迟上定身:点香时,知道是沐浴的时候到了。 7、当知举如意:应当知道如意的事将要发生。 8、宝地雨花频:吉祥如意的瑞花频频出现。 【赏析】 《送昱师赴请姑苏》
这首诗是作者在送别朋友时所作。以下是对各句的逐字释义和翻译: 第一句: "林间久离索,忽忽望西陵。" - 林间:指树林之中。 - 久离索:长时间别离后感到寂寞。 - 忽忽:形容心情不宁、焦虑不安。 - 西陵:地名,可能是作者所在地或与作者关系较近的地方。 - 译文:在树林中长久地分别后,我心绪不宁地望向西边的陵园。 - 赏析:开篇即点明了送别的情景与地点——树林之中与向西的陵园
诗句释义 1 林岭蔼春晖:“林岭”指的是山林和山岭,“蔼春晖”形容春天的阳光温暖而充满生机。这一句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山林景色,阳光明媚,生机勃勃。 2. 程程入翠微:“程程”可能是指曲折、蜿蜒的意思,“翠微”是形容青翠的山色,云雾缭绕的地方。此句表达的是山间的道路曲折而美丽,如同进入了一个充满绿色和清新气息的世界。 3. 泉声落坐石:泉水的声音从石头上落下,听起来很有韵律,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