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
吾父之子,今为吾兄。 吾疾在身,兄呻不宁。 数世之后,不知何人。 彼死而生,不为戚欣。 兄弟之亲,如足于手。 其能几何,彼不相能,彼独何心
水官骑苍龙,龙行欲上天。 手攀时且住,浩若乘风船。 不知几何长,足尾犹在渊。 下有二从臣,左右乘鱼鼋。 矍铄相顾视,风举衣袂翻。 女子侍君侧,白颊垂双鬟。 手执雉尾扇,容如未开莲。 从者八九人,非鬼非戎蛮。 出水未成列,先登扬旗旃。 长刀拥旁牌,白羽注强拳。 虽服甲与裳,状貌犹鲸鳣。 水兽不得从,仰面以手扳。 空虚走雷霆,雨电晦九川。 风师黑虎囊,面目昏尘烟。 翼从三神人,万里朝天关。
五月之旦兹何辰,有女强死无由伸。 嗟予为父亦不武,使汝孤冢埋冤魂。 死生寿夭固无定,我岂以此辄怨人。 当时此事最惊众,行道闻者皆醉辛。 余家世世本好学,生女不独治组紃。 读书未省事华饰,下笔亹亹能属文。 家贫不敢嫁豪贵,恐彼非偶难为亲。 汝母之兄汝叔舅,求以厥子来结姻。 乡人婚嫁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 生年十六亦已嫁,日负忧责无欢欣。 归宁见我悲且泣,告我家事不可陈。 舅姑叔妹不知道
枯松怪石霜竹枝,中有可爱知者谁。 我能知之不能说,欲说常恐天真非。 羡君笔端有新意,倏忽万状成一挥。 使我忘言惟独笑,意所欲说辄见之。 问胡为然笑不答,无乃君亦难为辞。 昼行书空夜画被,方其得意尤若痴。 纷纷落纸不自惜,坐客争夺相谩欺。 贵豪满前谢不与,独许见赠怜我衰。 我当枕簟卧其下,暮续膏火朝忘炊。 门前剥喙不须应,老病人谁称我为
长江触山山欲摧,古佛咒水山之隈。 千航万舸𣍿前过,仰视绝顶皆徘徊。 足踏重涛怒汹涌,背负乔岳高崔嵬。 予昔过此下荆渚,班班满面生苍苔。 今来重到非旧观,金翠晃荡祥光开。 萦回一径上崄绝,却立下视惊心骸。 蜀江迤逦渐不见,沫水腾掉震百雷。 山川变化禹力尽,独有道者尝闵哀。 琢山决水通万里,奔走荆蜀如长街。 世人至今不敢嫚,坐上蜕骨冷不埋。 余今劫劫何所往,愧尔前人空自咍
圣俞足下:暌间忽复岁晚,昨九月中尝发书,计已达左右。洵闲居经岁,益知无事之乐,旧病渐复散去,独恨沦废山林,不得圣俞、永叔相与谈笑,深以嗟惋。自离京师,行已二年,不意朝廷尚未见遗,以其不肖之文犹有可采者,前月承本州发遣赴阙就试。圣俞自思,仆岂欲试者。惟其平生不能区区附合有司之尺度,是以至此穷困。今乃以五十衰病之身,奔走万里以就试,不亦为山林之士所轻笑哉。自思少年尝举茂才,中夜起坐,裹饭携饼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内翰执事: 洵布衣穷居,尝窃有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往者天子方有意于治,而范公在相府,富公为枢密副使,执事与余公、蔡公为谏官,尹公驰骋上下,用力于兵革之地。方是之时,天下之人,毛发丝粟之才,纷纷然而起,合而为一。而洵也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不足以自奋于其间,退而养其心,幸其道之将成,而可以复见于当世之贤人君子。不幸道未成,而范公西,富公北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