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
临章楼畔唱歌频,乱飒花枝记饮巡。 定去扬州须说与,相怜还是故乡人。 注释翻译: - 临章楼畔唱歌频频地,杂乱的帆船和秋日的影子映在江楼上;燕语声中传来沧凉的客船旁。 - 明天就要离开扬州,需要和你说明一番,是相怜之情还是故乡人的依恋? 赏析: 这首诗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临章楼畔的场景,展现了离别时的深情厚意。首句“临章楼畔唱歌频”勾勒出一幅繁忙而又热闹的画面,歌声不断
【注释】 得月亭:在今四川成都市西郊。八月三日:即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三日。多情:指诗人的身世遭遇,也暗寓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切。莫:不要。多愁:不要忧愁,多愁伤神。风亭:凉亭。乍:忽然。当户:对着门口。断云:形容云彩被风吹散后留下的白色痕迹。侵:侵袭。楼:指楼上的人。此诗首句点题,写诗人在成都时所作之诗,以“我”字领起,表明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赏析】
注释:在建安三月份的一个春天,我口占奉诗给期建安的朋友。排比新曲接续着旧日的欢声,重门初开,燕子还在谈论春寒。我知道黄昏时分才能留住客人,明月西园是建安。 赏析:诗人在三月三这个节日,与友人相聚于建安。他以排比新曲和旧时欢声作比,描绘了朋友间深厚的友谊;又用“重门初燕语春寒”来表现春天的生机勃勃,以及人们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最后以“心知日暮能留客,明月西园是建安”两句,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留恋
【题解】此诗作于大历五年,时诗人寓居东光,刘侍御台在今山东聊城东北。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刘侍御台,字子安,河南洛阳人。“天宝中为左拾遗,上疏极论杨国忠不可任相。”肃宗即位后,被贬为端州司马。诗人曾作有《送刘侍御台》一诗(见《杜工部集》。),此又一首。 【注释】①台绝命处:指刘侍御台的死地。台,地名,在今山东聊城东北。②哀刘泣玉太淋漓:指杜甫对刘侍御台的哀悼和同情,非常深切。泪如雨下
偶作 兵风鹤尽华亭夜,彩笔鹦销汉水春。 天道到来那可说,无名人杀有名人。 注释: 偶作:偶然之作。 兵风鹤尽:比喻战乱结束,战争的硝烟散去,留下一片宁静。 华亭夜:指华亭这个地方的夜晚,可能是作者在某个地方的夜晚有所感而作。 彩笔鹦鹉:用彩笔写的书信或者文章,形容写作时心情愉悦,如同在春天般美好。 天道:天意,自然法则。 那可说:无法言说的,无法解释的。 无名人:没有名声的人
官阁 兰歌灭烛暗逢迎,槛倚红梅发艳轻。 半醉卷帘春雪里,竹厨濩火夜分情。 注释: 指官员的住所。兰歌:用兰草制作的乐器。灭烛:熄灭蜡烛。暗逢迎:暗中迎接。槛倚:靠在栏杆上。红梅:红色的梅花。发艳轻:发出艳丽的颜色。半醉:微醉的状态。卷帘:放下帘子。春雪里:在春天的雪中。竹厨:竹制的厨房。濩(huò)火:煮水的沸腾声。夜分情:在夜晚时分分离情感。赏析:诗的开篇即写官邸中的宴会,兰草乐器响起
【注解】 浪:指浮夸、虚名。 拨捩(huà lì):扭转,使转向。 【赏析】 此诗为作者自述一生的感慨之作。首句“少小词场得浪名”,说自己少年时代在词坛上取得虚名,这实属偶然,但一旦成名之后,就再难忘情于文字创作了。次句:“白头文字总忘情。”是说到了老年,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反而更淡薄了。三、四句:“若非河岳驱排尽,定是烟花拨捩成。”是说如果不是受到严厉的批评与指责,自己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胡姬抄骑过通渭 注释:胡姬,指胡人女子。抄,即“传”,是传递、报告的意思。 赏析:诗中描述了胡姬在通渭传递消息的情景。 译文:胡姬在传达消息。 渭南兵火照城山,十八盘西探马还。 注释:渭南,指渭水南岸。兵火,指战火。照,照耀。城山,指城关山。十八盘,指华山的北峰。探马,侦察骑兵。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渭南地区的战争场面和华山北峰的壮丽景色。 译文:渭水南岸战火映照着城关山
注释: 1. 江西水絮白轻微,残腊天南正葛衣。——这里描绘了江西的冬天,雪花飘落,天地一片洁白。万州地处南方,气候温暖,人们穿着葛衣(一种轻薄的夏装)。 2. 见说先朝曾雨雪,槟榔寒落冻鱼飞。——这里回忆过去皇帝曾降下过大雪的情景,而万州地区因槟榔树的落叶,使河水变得冰冷,冻住了鱼。 赏析: 这首诗以“送卖水絮人过万州”为题,描述了江西的冬天景象和万州的风情。首句“江西水絮白轻微,残腊天南正葛衣
乱帆秋影半江楼,燕语沧凉傍客舟。 便去扬州且明日,故乡今夜有人留。 注释:乱船的帆影映照着秋日的江景,我站在楼上,听着远处传来的燕子在船上低语的声音,感觉十分凄凉。即使明天就要离开扬州,今晚我也愿意留宿在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临别江南时的感怀之作。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乱帆秋影半江楼,燕语沧凉傍客舟。乱帆秋影半江楼,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乱帆在秋天的江面上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