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多病莫多愁,纤月风亭得乍游。
我亦池塘当户好,断云城郭夜侵楼。

【注释】

得月亭:在今四川成都市西郊。八月三日:即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三日。多情:指诗人的身世遭遇,也暗寓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切。莫:不要。多愁:不要忧愁,多愁伤神。风亭:凉亭。乍:忽然。当户:对着门口。断云:形容云彩被风吹散后留下的白色痕迹。侵:侵袭。楼:指楼上的人。此诗首句点题,写诗人在成都时所作之诗,以“我”字领起,表明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赏析】

《得月亭》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为后人仿拟之作。此诗首句点题,写诗人在成都时所作之诗,以“我”字领起,表明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全诗前四句写景抒情,后四句借景言志。首句点题,写诗人在成都时所作之诗,以“我”字领起,表明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次句紧承开头一句,写诗人在得月亭夜宴时的心境。“莫多愁”,是说不要为个人身世而忧伤,因为多愁伤神于事无补;“莫多愁”又可理解为不要因自己多病多愁而忧伤,因为忧伤只会加重自己的病情。这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纤月”两句,从眼前景物落笔,写诗人在得月亭中所见所感。“风亭”二字既切合题目,又烘托出一种清新凉爽的秋夜气氛。“得乍游”三字,写出了诗人初到成都时的新鲜感。

第三联“我亦池塘当户好,断云城郭夜侵楼”。诗人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心情。“当户”二字不仅描绘出了诗人的住处,也写出了诗人的心情,即虽身处高位却仍不免忧国忧民。“城郭”二句则进一步渲染诗人的孤独与苦闷。

这首诗以“得月亭夜宴有感而作”开篇,首句便点明题意,抒发了作者在得月亭的感慨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的忧虑和自己的处境的无奈。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深沉,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