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
【诗句释义】 质明:天亮时。求阴顺阳:祈求阴阳之气调和。 坛有四陛:祭坛有四层台阶。 琮分八方:祭祀用的玉琮分为八个方位。 牲牷荡涤,萧合馨香:用牲肉和谷物等洁净的祭品,还有乐器的香气。 和銮戾止,振鹭来翔:和谐的音乐响起,鸟儿翩翩起舞。 威仪简简,钟鼓喤喤:礼仪庄重而简约,钟鼓声响。 声和孤竹,韵入空桑:声音和谐如孤竹,韵律优美如空桑。 封中云气,坎上神光:祭坛周围云雾缭绕,神灵之光闪烁。
【注释】 周祀方泽歌:周代祭祀方泽的乐歌。 皇夏:即夏季。皇,大也;夏,时也。 司筵撤席:指主持祭祀的官长将祭祀用的帷幕撤去。 掌礼移次:指主管礼仪的人把祭品移到另一处。 回顾封坛:指祭祀时回头望祭坛。 坎位:古代祭祀中设于地之中央,象征水或阴位的祭坛。这里指“坎”卦所代表的位置。 瘗玉埋俎:指在祭祀时把祭玉、祭俎等物埋藏地下。 是曰:这个日子。 就幽:指进入幽暗之处。 成斯地意
诗句:三光以记物成形,四时以裁成正位。 译文:太阳、月亮和星星记录着万物的形成,四季的更迭决定了它们的位置。 注释:这里的“三光”指的是太阳、月亮和星星,它们记录着万物的形成过程。"四时"则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它们决定了万物的生长和繁衍。而“裁成正位”则是说通过四季的变化,万物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安排和定位。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天地万物生成规律的深刻认识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 事之毫发无谓轻,虑远防微乃不倾。 云官乃垂拱大君,凤历唯钦明元首。 类上帝而禋六宗,望山川而朝群后。 地镜则山泽俱开,《河图》则鱼龙合负。 我之天纲莫不该,阊阖九关天门开。 卿相则风云玄感,匡赞则星辰下来。 既兴周室之三圣,乃举唐朝之八才。 莘臣参谋于左相,大老教政于中台。 其宜作则于明哲,故无崇信于奸回。 【注释】 1. 纤纤不绝林薄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把握诗的主要内容,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理解。 “长丘远历,大爁遥源”,意思是:长长的丘陵远远地伸展开去,巨大的雷声远远地传来。长丘、大爁都是自然景观。这里指雷电。诗人以“长”“远”二字来形容雷电之强大,形象地描绘出雷电的威力和影响范围。这两句为全篇定下了气势恢宏的基调。 “弓藏高陇,鼎没寒门”,意思是
【注释】昭夏:指周代的昭王。 【赏析】此诗为周祀方泽歌之一。昭王时,曾封禅于方泽,以祈国泰民安,此诗即记其祭典。“曰若厚载,钦明方泽。”言君王之德,如大地一般厚实,光明广大。“敢以敬恭,陈之玉帛。”意在恭敬地献上美玉和丝绸等礼物。“德包含养,功藏灵迹。”意在表达君王的恩德如同养育众生一般,功绩则深藏在国家的历史之中。“斯箱既千,子孙则百。”意思是说,这样的箱子已经堆积了成千上万
周祀圜丘歌十二首 其九 皇夏 国命在礼,君命在天。 陈诚惟肃,饮福惟虔。 洽斯百礼,福以千年。 钩陈掩映,天驷徘徊。 雕禾饰斝,翠羽承罍。 受斯茂祉,从天之来。 注释: 1. 国命在礼,君命在天。:国家的命脉在于礼仪,君主的命令来自于上天。 2. 陈诚惟肃,饮福惟虔:恭敬地表达诚心,虔诚地接受福佑。 3. 洽斯百礼,福以千年:享受这些各种礼仪的福气,福气可以延续千年。 4. 钩陈掩映,天驷徘徊
这首诗出自《周祀圜丘歌十二首》,是一首描述古代祭祀活动的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六典联事,九司咸则。 六典:指古代国家的六项基本制度,包括礼、乐、政、刑、工、土等。联事:指各种事务相互联系。九司:指古代国家的各个部门。咸则:指各部门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则或原则。 率由旧章,于焉允塞。 率:遵循、依照。旧章:指过去的规章制度。焉:在这里。允:确实、确实地。塞:堵塞、堵住。 掌礼移次
【注释】 皇夏:即“昊天”。 七里是仰,八陛有凭。七里,指祭祀的地点。仰,仰望。八陛,指台阶。 就阳之位,如日之升。就阳之位,指祭祀时站在南门以内的地方。如日之升,比喻天地万物都在太阳光照耀之下生长繁衍。 思虔肃肃,致敬绳绳。思虔肃肃,意为恭敬严肃。敬,指尊敬;虔,指虔诚。绳绳,指庄重恭谨的样子。 祝史陈信,玄象斯格。祝史,指主持祭祀的人。陈信,指陈述祭祀的内容。玄象,指天上的星象。斯格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语言表达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周祀圜丘歌十二首”:周朝祭祀天地的礼制,有《大雅》中的《清庙》、《武公》两篇。这十二首歌是周代祭祀天地的乐章。 “员玉已奠”,圆璧已陈:圆玉已经陈列在祭坛上。“圆璧”指圆形的美石,也泛指美石。 “苍币斯陈”,苍璧已陈:白色的玉璧已经陈列在祭坛上。“苍璧”指白色的玉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