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曙
诗句解读与分析 1. 微才空觉滞京师 - 关键词: "微才","京师" - 注释: “微才”表示自己的才华有限。“京师”指的是北京(古称长安),古代的都城,这里比喻为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 - 赏析: 诗人通过表达自己才华不足以在京师之地立足,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限制和挑战,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挣扎。 2. 末学曾为叔父知 - 关键词: "末学","叔父" - 注释: “末学”指晚辈学者
【注释】 烟芜:指云雾笼罩的山野。 幢节:车饰。 紫凤:指凤凰,这里指神鸟。 金阙:皇宫门楼,即金銮殿。 霓裳:传说中神仙所穿的衣裳。 易衣:换衣服。 辽东:今辽宁辽阳市,是古代神话中的地名。 华表:古代的一种建筑物,上面有雕饰的柱头,用来标志方位,也用作立于宫庙门前的木柱。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前半首写送王尊师归湖州,后半首以讽刺的口吻劝王尊师不要效法辽东华表上久立不退的神鸟
诗中描绘的是凌云寺的壮美景致和诗人在此的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春山古寺绕沧波:春天的山峦古老而宏伟,环绕在碧波之中。 2. 石磴盘空鸟道过:石头铺成的山路盘旋而上,仿佛是鸟儿飞翔的路径。 3. 百丈金身开翠壁:百丈高的佛像屹立在翠绿的崖壁上。 4. 万龛灯焰隔烟萝:无数小佛龛中点燃的灯光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5. 云生客到侵衣湿:当云雾升起时,游客们纷纷到来,他们的衣物被湿润了
以下是对《闲园即事寄暕公》逐句翻译与赏析。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 - “欲就东林寄一身”意味着诗人想要在东林寺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独自隐居。 - “尚怜儿女未成人”表达了诗人对儿女尚未长大的怜悯之情。 - 整体而言,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渴望远离尘世喧嚣、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年幼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关切。 2. 柴门客去残阳在,药圃虫喧秋雨频。 -
南原 荒原空有汉宫名, 衰草茫茫雉堞平。 连雁下时秋水在, 行人过尽暮烟生。 西陵歌吹何年绝, 南陌登临此日情。 故事悠悠不可问, 寒禽野水自纵横。 注释: - 荒原:荒芜的原野,这里代指荒凉的地方。 - 汉宫:汉代的皇宫,这里借指曾经繁华的地方。 - 衰草:衰败的草地,形容荒凉的景象。 - 雉堞:古代城墙上的矮墙,这里用来比喻荒凉的景象。 - 连雁:连续的雁群,这里用来象征秋天的景色。 -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描述了白石先生在衡州的风景和心情。下面是诗句释义: 送曲山人之衡州 白石先生眉发光,已分甜雪饮红浆。 衣巾半染烟霞气,语笑兼和药草香。 茅洞玉声流暗水,衡山碧色映朝阳。 千年城郭如相问,华表峨峨有夜霜。 译文: 送你离开去衡州,白石先生的眉毛闪耀光辉。他品尝着甜雪和美酒,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他的衣裳沾染了烟霞的气息,他的言谈举止充满了药草的香气。他来到茅洞
【解析】 酬卫长林岁日见呈:酬答卫长林的《岁日见呈》。酬:酬答。卫长林(732~793):名不详,长安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李端、钱起、卢纶等人同为“大历十才子”。本诗作于公元784年的春天,当时诗人在长安任左拾遗,与卫长林是好友。 地暖雪花摧:寒冬过后,大地回暖,雪融化了。 天春斗柄回:春来之后,斗柄回转,即北斗七星中的杓,斗柄指斗勺。 朱泥一丸药:朱砂研制成的丹丸药。朱泥:朱砂。 柏叶万年杯
这首诗是唐代李益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诗如下: 早夏寄元校书 独游野径送芳菲,高竹林居接翠微。 绿岸草深虫入遍,青丛花尽蝶来稀。 珠荷荐果香寒簟,玉柄摇风满夏衣。 蓬荜永无车马到,更当斋夜忆玄晖。 译文: 独自漫步在郊外小路上,送别了盛开的花朵和芳香的草地。高大的竹林深处传来阵阵翠微,仿佛能听到鸟儿的歌唱。草地上的虫子已经遍布,而花儿也凋谢了,蝴蝶也不再光顾。荷叶上摆放着果实
注释: 1. 惠持游蜀久,策杖欲西还。 译文:张惠持在四川游玩了很长时间,现在准备挥动着拐杖回到西去的路。 赏析:首句点出诗人此行的目的和动机,是与友人告别的夜晚,诗人准备返回,而友人张惠持则要离去去蜀。“惠持”为对人称呼,这里指友人。"游蜀久"说明诗人与张惠持分别时间已久,此次相聚又别,别后难期再聚,表达了作者依依不舍之情。 2. 共别此宵月,独归何处山。 译文:今夜我们一同告别明月
注释: 题暕上人院:题写给暕上人(即暕禅师,唐代著名禅师)的庭院。 闭门不出自焚香:紧闭门扉,不出门烧炷香拜佛以表虔诚。 拥褐看山岁月长:抱着粗布衣坐看山,日子很长。褐,古代的一种粗布衣服。 雨后绿苔生石井:雨后,石井边的青苔长出来。 秋来黄叶遍绳床:秋天,绳床上铺满了黄树叶子。 身闲何处无真性:身体闲适时,哪里找不到自己的本性。何,哪里。 年老曾言隐故乡:年纪大了的时候,曾经言说要离开故乡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