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
【注释】 乡贡:古代指由地方长官向中央政府推荐的人才,即“乡举里选”。 干:参与,干涉。 持衡:持守权衡。 留藻鉴:留下美好的印象。 文昌星:旧时认为主宰人间事物的吉祥物。 光辉:光彩照人。 【赏析】 此诗是福州府学教授郑锡的《福州贡院联》。福州府学,即现在的福州一中、福建师大附中、福州八中等校,其前身是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建于福州的福州府学宫,后经历代多次改建,形成今天的规模
【注释】 江苏:明清时省名,清代属直隶省。 臬署:官署名,掌管一省司法行政事务。 门联:对联。 通民情:指与民为善,体察民间疾苦。 愿闻己过:指希望上级领导对自己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以便及时改正错误。 【赏析】 这是一副反映官员为民着想的楹联。上联“求通民情”,下联“愿闻己过”,是作者在表达自己作为地方官应关心民生、听取百姓意见的心愿。这既是对官员的要求,也是对民众的期望
【释义】 小队伍出征到郊外,希望七萃功成,洗净银河长不用; 偏师成为壁垒,看百蛮气慑,烟消珠海有余清。 【注释】 演武厅:古代军队演习的场所。 郊垌(jiōng):郊外。 银河:指天河,即银河。 萃(cuì):聚集,会集。 壁垒:营垒的屏障。 百蛮:泛称南方少数民族。 珠海:指广东珠海市的珠海岛。 【赏析】 这是一首咏边塞风光的诗。首联写诗人在演武厅中,率领着精壮的小队,准备出征。他们志向远大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的前两句是说,天后宫历经八百年,一直受到人们的尊崇和供奉,其湄屿飞升的神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后两句是说,如今天后宫已具有四万顷的土地,而且已经新修了河道,使三吴地区的水利得到滋润,从而使得神灵的恩惠得以广泛地普及。 【答案】 (1)首句中“八”指八百年,“寰海”泛指全国。“昭灵”,即显灵,指天后宫受到人们尊崇和供奉。 (2)第二句中“溯”指追溯
【解析】 “洙泗”二句,承接上句“道统阐薪传”,点出孔子,指出儒学的真源未坠,儒家学说仍流传至今;“沧州”二句,承接下句“儒型垂梓社”,点出颜回。指出颜氏学派的精舍仍在重开。 【答案】 洙泗:指孔子故乡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县)。真源:真本之源。这里指孔孟之道。薪传:比喻学问世代相传,不断发扬。 联句解释:孔子的道统被继承并传播下来,孔子故乡曲阜的洙水、泗水一带的圣人遗迹仍然保存着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重要制度、典章、礼仪、财政收支、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中重要注解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中,“海纳百川”出自唐代刘禹锡《陋室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注释】: 陶然亭:地名,在北京。陶令:指晋代诗人陶渊明,他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做官而辞官归隐,后人称他为“五柳先生”。三径:指《桃花源诗》中“三径就荒”一句中的“径”,即小路或田间的路。弥陀:即阿弥陀佛,是佛教名词,意译“无量寿”、“愿成佛”。龛:小阁子,供佛像、供品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诗人与友人游赏陶然亭,见亭内弥陀佛像而联想起当年陶潜的故事,抒发对陶潜的怀念。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 ①“达四门”:指科举考试中的“四书”、“五经”。“四目四聪”:指有远大的抱负与智慧,能洞察事理。“我有嘉宾”:意即我有幸得到贵宾。“莫负文章华国选”:意思是要不负国家选拔人才的使命。 ②“书六德”“三行”“二艺”:指《大学》中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及《中庸》所讲的“知耻近乎勇”,和《论语》中所讲的“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答案】
【注释】 初日照三神山:初日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福州是福建省省会,福州贡院在福州鼓楼区,俗称“贡院”。三神山指福州的三大名胜:鼓岭、旗山和乌塔山。初日照三神山,意思是说春节早晨阳光照耀着福州三大名胜,景色秀丽。碧海珊瑚:大海里五彩斑斓的珊瑚礁。尽收铁网:用铁网把大海里五彩斑斓的珊瑚礁全部收拢起来。长风破万里浪:长风吹过万里波涛翻滚的海浪。喜丹霄银榜:喜悦地看见天边有一轮明亮的红太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经师偏晚达,篇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意思是:儒家的学说并非是空洞无物,水利方面的学问已经形成,造福于百姓应该得到祭祀;儒学大师们虽然晚些时候才成名,但经过大家共同讨论、研究,他们的见解已经被人们认可,他们的学说像《庄子》中的七位先生(惠施、庄周、宋钘、尹文、彭蒙、田骈、慎到)一样被尊奉为圣人。这两句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