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翔
【注释】1.恭寿先生:诗人的朋友或同道。2.黄山深谷:黄山的深谷之中。3.杖一枝双茎盘曲节目轮囷:形容恭寿先生所持的拐杖,两枝并立,形状奇特。4.首尾仍合并为一:指杖的两端仍然相连不断。5.极离奇瑰奇之观:形容这根拐杖非常奇怪和奇妙。6.駏蛩相合:蟋蟀鸣叫的声音。7.骊珠百六节可数:比喻拐杖的节数很多,难以计算。8.追琢丁丁缺鬼斧:指用斧头雕刻出精美的纹理。9.刊木遍神州:刻木成书,普及天下
诗句释义: 1. 感遇(一作《感遇》):诗人触景生情,以感慨身世之情来反映现实。 2. 戛戛:声音清脆、响亮的样子。 3. 高冈:山冈,地势较高的地方。 4. 梧:梧桐树。 5. 孤干修以直:只有一根孤零零的树干又直又直。 6. 疏阴不自庇:疏松的树荫没有自己遮挡。 7. 虫蚁争蠹蚀:虫子蚂蚁争相吃树木的皮。 8. 铿然遭斧斤:被砍伐时发出的声音。 9. 中琴瑟:比喻声音悦耳动听。 10.
【解析】 “示仲孙应和时将北上”是第一句,意为:我示仲孙的诗歌,现在正要北上。“牖下嗟吾老”,意思是:在窗下叹我年纪已老。“天涯忆汝单”,意思是:在天涯想念你孤独。“因人知不易,行路敢辞难”是第二句,意思是:因为知道别人不容易,所以在路上不敢轻易放弃。“有舌囊宜括,无鱼铗莫弹”,意思是:如果有话匣子应该收起,没有鱼钩就别弹了。“饥驱为客早,惜别恨千端”,意思是:饥饿驱使着我们早早出发
翠声阁 云壑架书巢,庭户满空翠。 空翠本非色,寻声复何在。 注释:翠声阁的山门高耸,好像云中架起了一座书巢。庭院内外一片绿意,满目都是青山。但那绿意并不是真正的青颜色,而是飘浮在空中的青色烟雾。你要找它的声音,又在哪里呢? 渊明地弦琴,音在弦指外。 独坐泯见闻,悠然自来会。 注释:像陶渊明那样弹奏着琴,声音在琴弦之上飘荡,却又不在你的耳边响起。你静静地坐着,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牖下嗟吾老,天涯忆汝单。 因人知不易,行路敢辞难。 有舌囊宜括,无鱼铗莫弹。 饥驱为客早,惜别恨千端。
云壑架书巢,庭户满空翠。 空翠本非色,寻声复何在。 渊明地弦琴,音在弦指外。 独坐泯见闻,悠然自来会。
恭寿之杖一而两,夏后双龙落吾掌。 恭寿之杖两而一,駏蛩相合几忘匹。 骊珠百六节可数,追琢丁丁缺鬼斧。 八年刊木遍神州,遗却黄山笑神禹。 或言轩辕丹灶多遗薪,烬馀裂石蟠灵根。 双桠竞茁不相让,欲劈未劈成轮囷。 或言扶桑相纠老东溟,孙枝迸出仍骈颖。 九乌长喙日夜啄,节目蚴虬堕残梗。 我来欲把不敢触,恐是生蛟遭缚束。 先生兴至时捉之,不借云軿驾双鹄。 世途夔峡从崎嵚,扶携直过三山曲
华龙翔是清朝时期的诗人,字丕光,江南无锡人。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在文学界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人物。 从历史背景上来看,华龙翔生活在清末民初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中国面临着外来侵略的压力,同时国内也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等重大事件的影响,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的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和社会批判意识。
华龙翔是清朝时期的诗人,字丕光,江南无锡人。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在文学界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人物。 从历史背景上来看,华龙翔生活在清末民初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中国面临着外来侵略的压力,同时国内也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等重大事件的影响,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的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和社会批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