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仪
寒食相披拂 方时欲适然。君应寻故约,我亦赴新阡。但怪沈来雁,那知已逝川。风流有千里,未愧昔人贤。 译文: 寒食节时,彼此相依相伴,想要寻找那份曾经的约定。你应当追寻过去的约定,我也将奔赴新的长眠之地。只怪那归巢的老雁,怎知道它已经飞越了江河。我们的风流才情如同千里之遥,并不辜负古人的高洁贤良。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描绘与友人相聚的情景
【注释】 采石:今属安徽。 聪师:指刘聪,作者的弟子。 庶几:差不多,几乎。 妙缘:好的缘分。 辍孱颜:指放弃世俗生活,归隐山林。 【赏析】 《过采石访刘聪师》,是一首七律。此诗以写景起兴,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意境清远,韵味隽永。 首联“挑菜逢今日”,诗人挑菜回家时恰逢今日,意谓今天正好有蔬菜可买。“藏云访近山”意思是说,作者特地去拜访刘聪。“藏云”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李钦之承事宅时所作。 注释: - 松竹庞公宅:松树和竹子象征高尚的人格,庞公(庞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人物,因此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对某位高洁之士的居所。 - 丘坟倚相家:相,古代官名,此处指宰相、丞相。丘坟,即坟墓,倚相家,即靠丞相家。这句诗可能是说诗人对丞相家的尊敬。 - 和声敦雁序:和声,和谐的声音,敦雁序,敦厚地安排或维持秩序。雁序,比喻有序的队伍或行列
【注释】 无题三首:本篇是组诗。第一首写景,第二首写事,第三首写情。 轩(xuān)庑:古代房屋前后左右四围所加的廊檐。千寻:极高。碧:深绿,青色。 江山一抹红:青山和江水相映成趣。一抹红:山色如黛,水面如染。 微吟:轻声吟唱。接僚友:与朋友相谈。接:交往、接触。僚友:同僚和朋友。 健啖(dàn):大吃。趁:追逐。群童:众多的孩子。 恋别犹能暂:依恋离别尚且能暂时忍耐。 论欢昔已通
【诗句解读】 1. "自大乘将游汤泉道中":这是开头的一句,表达了诗人即将开始一次长途旅行,前往汤泉这个地方。"自大乘"是指从大乘寺出发,"将"表示将要进行的动作,"游汤泉道中"则说明目的地在汤泉附近。 2. "迢迢山路永":这句描述了通往汤泉的道路漫长而曲折,"迢迢"是描述距离和时间的一种词语,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旅程的期待以及对于未知路程的忧虑。 3. "漠漠晓风昏"
夜行巩洛道上 夜久露华重,寒鸦不肯栖。 月推银海上,斗过玉绳西。 风脱林衣瘦,山擎云帽低。 流萤三四点,趁队过前溪。 注释: 1. 夜久露华重,寒鸦不肯栖:夜色已深,露水凝结在草叶上,形成一层厚厚的霜花,使夜晚的景色更加寒冷。寒鸦因寒冷不愿栖息。 2. 月推银海上,斗过玉绳西:月亮如同银色的海洋,在天空中缓缓移动;北斗七星挂在天际,仿佛是玉绳般高耸。 3. 风脱林衣瘦,山擎云帽低
这首诗的作者为李端,题目为《书长干僧房二首》。 1. "问讯无尺寸,顺风留岁时" 注释:向僧人打听消息,无需任何形式,只通过顺风传递。 2. "传闻万金积,未叹一生疲" 注释:听说寺庙里积攒了很多财富,但诗人自己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疲惫。 3. "突兀端可想,高明还此期" 注释:从远处看寺庙,显得突兀而高耸,这种高度让人印象深刻。 4. "他年问初祖,却是宁馨儿" 注释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表现了他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邂逅俱青眼,招携愧白头。 - 邂逅:偶遇,偶然相见。青眼:指热情的交往。招携:邀请。愧:惭愧,有负于人。 - 注释:偶然相遇时都保持着热情的态度,但当需要互相邀请时却感到惭愧,因为我已年老。 - 赏析:表达了诗人在晚年仍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的真挚情感,但又因岁月的增长而感到自己的无力和惭愧。 2.
这首诗的标题是《题历阳天庆观自然庵》,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释义: 1. 一日复一日,新年即旧年。(注释:一天又一天过去了,新的一年就是旧年。) 2. 本来无欠少,强自起攀缘。(注释:原本没有欠什么,却硬要攀爬向上。) 3. 妙悟通三境,清风寄七弦。(注释:深刻理解了三重境界,以清风寄托七弦琴。) 4. 升腾如未果,且作地行仙。(注释:上升的愿望如同未能实现
这首诗是苏轼在宿滴水岩时写给好友赵德麟的。 第一句“瀑水泻灵窦”,描述了瀑布的壮观景象,水流如泻珠玉般从山间倾泻而下,仿佛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将山涧的灵秀之气注入了这片土地。 第二句“铿锵韶濩音”,则是形容瀑布的声响如同远古时代的乐章,节奏明快、气势磅礴,让人仿佛听到了远古帝王的赞歌和战鼓声。 第三句“树深猿啸月,山迥鸟归林”,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林夜景画卷。月光下,树影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