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伦伍
【注释】 义合:地名,在今广东省海丰县。司马传: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汉代著名的辞赋作品,其中写了大量的富丽堂皇的场面和奇异瑰怪的物景,表现了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对远方奇珍异宝的无限追求。货殖:指商业经营。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汉武帝时官至“郎”、“黄门侍郎”。他的作品以辞采华美、铺叙夸饰见长,其文辞华丽,结构宏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复初斋 复喜度寅春,绿满阶前书带草; 初醒酣午梦,红添夜里笔生花。 注释 复:又,再 喜:喜悦、高兴 度:过,经历 寅春:春天的开始,农历正月 绿满阶前:台阶前长满了绿色的草 书带草:一种植物,有如丝带的叶片,因此得名 初醒酣午梦:刚醒来的时候还迷糊着 酣:熟睡的样子 午梦:正午的梦 红添:红色的点缀(这里指用红色颜料点染) 夜里笔生花:晚上写作时灵感迸发,笔锋飞舞,写出美丽的文字 赏析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内容表达了诗人在抗战时期的家国情怀。第一句“得安居春联”为首句点题,“得守此村庄”是说在这片土地上安身立命。“耕翻露草”意思是耕种时翻动泥土,露出草芽。“植遍烟林”指在树林中种植树木。“富国本于家”意思是国家富强,根本上在于家庭。“当兹抗战时期”是指当时正是抗战时期。“积贮毋忘贾生论”意思是储备粮食时不要忘记贾谊的论述。“安恬新岁序”意思是安定祥和地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中所涉及的诗句,仔细分辨正误,然后作出准确判断。本题的考点是理解诗意和分析诗歌的内容。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崇山秀美”的意思是:青山秀水,景色优美;“业创先公”的意思是:开创事业的先辈们;“宗袥历年多”的意思是:宗族世代繁衍,历史悠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和赏析诗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指向,如本诗是描写“邓姓祠堂”,还是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是对诗句的赏析,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判断,最后总结作答。 此诗首句点明题意,颔联写祠堂祭祀活动,颈联写祠堂祭祀时的情景与目的。全诗以祠堂为背景,通过写祠堂祭祀活动来表达诗人对于先祖的追思之情。 【答案】 译文: 我继承世系渊源遥远
邓姓余庆楼 余雪兆丰年,愿儿曹业务耕耘,喜值春光勤努力: 雪象征着吉祥和丰收的预兆 愿儿子们勤奋耕作,期待丰收的喜悦 业务耕耘,指辛勤工作,务求收获 喜值春光,意为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 勤努力,指勤奋工作,不懈怠 庆云环此日,统我族功成鏖战,升平夏甸大欢颜: 庆云环绕这一天,预示我族功成名就,鏖战成功 统我族,意味着统领我们族人 功成鏖战,意指经过艰苦的战斗取得了胜利 升平夏甸,指和平安宁的夏天
我们将对这首诗的每一句进行逐词分析: 1. “贺陈雨村母八十一岁”: - 注释:这是对陈雨村母亲年龄的祝贺。 - 译文:我向陈雨村的母亲致以敬意和祝福。 2. “现孙已长大”: - 注释:这里可能指的是孙子或孙女已经成长起来,可以自立为继。 - 译文:你的孙子或孙女已经长大了,可以自立为继。 3. “相夫子鸿业峥嵘”: - 注释:指陈雨村的事业非常成功和显赫。 - 译文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亲情和孝道的诗,通过描绘吴荣光的弟弟从师学习四年,新婚之际,母亲在庭院中欢庆的情景,表达了对家庭和睦、孝道传承的美好祝愿。 诗句: 1. 吴荣光君令弟从学四年新婚,其母在堂 译文:吴荣光家的弟弟跟随师傅学习了四年,在他即将结婚的时候,母亲的笑声充满了庭院。 注释:吴荣光,可能是指一个人的名字,也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别称。令弟,表示弟弟。从学,表示跟随师傅学习。四年,表示经过的时间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子舍有良缘,牵丝远绍荆州日。 - “子舍”通常指的是儿子的居所或者家庭,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家族或家庭的住所。 - “良缘”通常指好的姻缘或婚姻,表示这个家族或个人找到了一个好伴侣或婚姻对象。 - “牵丝”可能指的是连接、牵涉的意思,也可能是指在某种关系中相互牵引、影响。 - “远绍荆州日”中的“荆州”可能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或是一个具有特别含义的地方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新屋春联的诗。它通过对新屋春联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祖先智慧和才能的赞美之情。 “筚(bì)户未能成,分明赖曾祖深谋”这两句诗描述了新屋尚未建成,但诗人认为这一切的成就都是因为祖先们的智慧和策略。这里的“筚户未能成”指的是新屋尚未建成,而“分明赖曾祖深谋”则是说这一切的成就都归功于祖先们的策略和智慧。 “日里总关心,草创忽经三载久”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新屋草创期间